排序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享’,李‘享’与‘饗’同。陆音烹,今不取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我獨昏昏’,按:‘昏昏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若昏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網(网)”同“罔”。《广韵·养韵》谓:“罔”同“網”。但“罔”为古字,“網”为今字,《老子》則用“罔”字。作“綱”者,則为“網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阳部)。又,“踈(疎)...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是,当作“人生”,作“民生”不当。又,“强”、“彊”二字古同(见《玉篇》),今皆作“强”。 又,此两句中的两“也”字以及下两句中的两“也”字,是属于特殊用法的四个“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范謂‘數’河上作‘計’,则诸本作‘計’者,盖后人以河上本改之。锡昌按:《说文》:‘籌,壶矢也。’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‘籌所以纪數。’是‘籌’为纪數之具。《既夕礼》注:‘古...
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贵其師,不愛其齎”,“齎”通“資(简作资)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作“不貴亓師,不愛亓资”,二“其”字皆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...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轂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穀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靓勝炅”,乙本损掩。靓,与“静”、“靖”音同。洪兴祖《楚辞补注》注《九辩》“靚杪秋之遥夜兮”云:“靓,音静。”聂石樵《楚辞新注》云:“靓,读為靖,……《文选·思玄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還’,《释文》‘音旋’,范应元云:‘還,句缘切;经史旋、還通。’按:‘其事好還’,謂兵凶戰危,反自为祸也。”又云:“按:《汉书·严助传》引《老子》‘焉’作‘之’。師古...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紛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’二语,必系注文,盖以‘非君子之器’,释上‘不祥之器’也。本文当作‘兵者不得已而用之’。‘兵者’以下九字均系衍文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是樂殺人’,按:《永樂大典》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聞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6_黄茂材
黄茂材云:“吾能自勝,不与物争,强莫甚焉。”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有餘’,‘乃餘’和‘有餘’于义无殊。但是老子作诗在不妨碍内容表达的原则下力求整齐美,据此应作‘乃餘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將欲去之,必姑與(今简作与)之”。张松如校为“去之”甚是;而校“姑與(简作与)”为“固舉”,则不确也。劳健、高亨、冯达甫等,虽然看出通行本作“興(简作兴)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’,纂微‘若可託天下’作‘則可以寄天下’。司马‘寄天下’添‘矣’字。程‘若可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无狀之狀,无物之□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為匣纽物部),损掩一“象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如此。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...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‘知慧’,各本作‘技巧’,苏作‘伎巧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其无正’,‘正’读为‘定’,言其无定也。《玉篇》‘正,长也,定也’,此作定解,言禍福倚伏,孰知其所極?其无定,即莫知其所归也。傅本‘正’下有‘衺’字,与邪同。又,奚侗...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罗卷作‘知多’,各本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、易州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,‘智’字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楼宇烈之说是。帛书甲、乙本“執无兵”皆在“乃无敵”前,盖《老子》原文如此。河上公诸本误倒,传写者乱之。王弼已经看出误倒而不从,注文则正次序。作“乃”字是《老子》本文,王弼谓...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去彼取此’句,见十三章,三十八章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此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4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重谓己身,輕谓天下。静谓无為,躁谓有為。身治而后天下治,无為而后能有為。故身為天下事物之本,无為又理烦治剧之主,君即主也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民之飢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,下二句同。‘食税之多也’,一无‘也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一上有‘夫’,一‘為’下有‘貴’。‘貴生’,政和本下有‘也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本经文为“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”,有“夫”字。焦氏又云:“纯...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庄子·天下篇》述老聃之道曰:‘以濡弱谦下为表,以空虚不毁萬物为实。’可知柔弱之目的,固在不毁万物,而萬物不毁,亦即萬物之善成也。‘弱者道之用’,言用柔弱之道,为善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或培或堕’,严遵、王弼、傅奕、阮籍同古本。‘培’,蒲枚切;傅奕引《字林》云:‘益也。’‘墮’,徒果切;傅奕引《字林》云:‘落也。’河上公改‘培’作‘载’,改‘墮’作‘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