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六十一章: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’牝,雌也。牡,雄也。《老子》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,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為人君者,当深藏若虚,容貌若愚。虽有过人之才智,亦必黜之抑之,不以自矜自用。广取群下之才智以為己用,而臻无為而无不為之治。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即去健羡、绌聪明之谓也。...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6_吴澄
吴澄云:“‘貴’謂寳重之。貨之難得者,其利可貴。上之人苟貴之,则民皆欲求其利,而至于為盗矣。”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2_吴澄
吴澄云:“十者,总计上、中、下三等之人。大率分为十类。有三者,十类之中有三类也。凡不以忧思、嗜欲损寿,不以风寒暑湿致疾,能远刑诛兵争壓溺之祸者,生之徒也。其反是也,逸贵之人内伤,劳...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植而盈之,不□□□”,损掩“若其已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成...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臧疏无‘道’、‘德’下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9_刘韶军
刘韶军云:“‘是以’句,明太祖本作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。唐玄宗注疏本、宋徽宗本、清世祖本三家作‘是以聖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9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按:‘盗’应读作‘誕’,盗、誕双声,并定母字。敦煌本‘夸’作‘誇’,‘盗誇’即‘誕誇’。《说文》‘夸从大于声’,景龙本‘夸’作‘李’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盗竽’,‘盗竽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用之不足既’,按:‘足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可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取’,一作‘奪’,非古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罗《考异》未及此,校罗卷确为‘詳’字,与遂州本同,罗失校。·.·‘益生曰祥’,李道纯作‘益生不祥’。《道德会元序例》云:‘益生不祥,或云日祥,或云曰祥,皆非也。’李...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有’即‘域’字之假文也。‘有’通作‘或’;‘或’即古‘域’字(《说文》‘或’重文作‘域’)。《诗经·商颂·烈祖》:‘奄有九有。’毛传:‘九有,九州也。’(《中论·法象...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老子曰:··良贾深藏若虚;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’皆此文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之谊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涣兮其若冰之液’,疑《老子》古本作‘液’。‘將釋’二字,系后人旁记之词,校者用以代正文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其无正邪’,‘邪’字傅作‘衺’,马叙伦从之,作为正邪之邪,以实代虚,非是。今诸王本及他本多作‘邪’字。帛书甲本损掩,乙本作‘熟知其極,(其)无正也?’也、邪古通用,此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经训堂刊傅奕校定本‘自’作‘不’,系字之误;道藏傅奕本仍作‘自’,可证也。按:《广雅·释诂》:‘然,成也。’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阼篇》:‘毋曰胡残,其祸将然;’言其祸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豪’字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柰卷与敦煌壬本同。严遵‘是以’作‘故’,下二‘故’字作‘則’。又,景龙碑本‘’字乃‘執’字之别构。”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磻溪、柰卷、王羲之本均作‘楷式’,傅、范、高作‘稽式’。……虽‘稽’、‘楷’古混,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‘狐不偕’,《韩非子·说疑》作‘狐不稽’。稽式亦即楷式,但‘楷...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善者不辯’二句,敦、遂二本在‘知者不博’二句之后。”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韩非《解老》作‘前識者,道之華也,而愚之首也。’‘前識’二字,严遵本作‘前職’,注‘预设然也’。据注知‘職’为误字。‘愚之始’,傅本‘始’作‘首’,王弼注‘道之華而愚之...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吾得’下有‘執’字,‘也’作‘矣’···‘得’字,彭作‘豈’,各本‘得’下有‘執’字。卷子成疏‘得’上有‘執’字,‘殺’作‘煞’。馆本‘得’上有‘試’字,‘殺...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此其以賤為本邪,非乎’,程‘邪’上有‘非’字,无下二字(即无‘非乎’二字)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人道’,各本作‘人之道’;‘損不足’,各本‘足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恬淡’,林‘淡’或作‘然’。‘故不美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作‘勝而不美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言‘百姓’,谓群臣也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‘平章百姓。’郑注云:‘百姓,群臣之父子兄弟。’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‘大庙之命,戒百姓也。’郑注云:‘百姓,王之亲也。’可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,‘中’作‘忠’。”水海按:法京图书馆所藏河上本敦煌残卷作“守忠”。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7_吴澄
吴澄云:“道之功普遍於天下,譬如天地之气相合而降为甘露,雖无人使今之,而自能均及於萬物。萬物生畜,於此道之中,故有道者可以为萬物之主,而萬物咸賓焉。”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專,任也;致,极也。言任自然之氣,致至柔之和,能若婴兒之无所欲乎?则物全而性得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