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注:“虽则儼然若客,无所造為,而不凝滞于物,涣然若春冰之釋散也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即下文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大事必作於細’之说,谊非不可解。六十四章‘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起於足下’,亦即本此。此谓大由於小,多出於少。《韩非子》...
03210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享’,李‘享’与‘饗’同。陆音烹,今不取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6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我獨昏昏’,按:‘昏昏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若昏’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今世人舍其慈仁,但为勇武也”。
04810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正’字,王弼同古本,一作‘直’。曲己以从道則全,枉己以从道則正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是謂’,敦煌庚本作‘謂’,辛本作‘是’。‘代大匠’,御注本无‘大’字,‘匠’作‘匠’,即‘匠’之别构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磻溪、楼正、高翻、王羲之本并同(作‘君子’)。高本汉本无‘是以君子’四字。又御注、景福二本‘輜’作‘’,罗云:‘乃輜之别构。’”又云:“洪、徐之说是也。方日升《韵会小补...
03210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注当作‘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’,‘出於’二字,即系《老子》正文,在‘无有’二字之上。不知何时误入注中,又误在注中‘经’字之上,而正文‘入’下又夺‘於’字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‘噤’字同此。寇、磻溪作‘煦”,罗卷、馆本、易州、臧疏、彭、白、赵写作‘嘘’,二张、赵、吴作‘呴’。字当作‘噤’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盈如冲亓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巧如拙□□□□□□□絀”。乙本释文作“盈如冲,其【用不窮。大直如詘,大】巧如拙,【大辯如訥,大赢如】絀”。我仔细勘审《马王堆汉墓帛书》(...
04810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5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‘接’,应读為‘捷’。接、捷乃双声叠韵字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‘接以大牢;’注:‘接读為捷。’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‘郑伯接羊;’《左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作‘捷’。《左传...
03810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不出於户,可以知天下;不闚於牖,可以知天道’。当为《老子》古本。今本经后人删改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君子居則貴左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、黄并无‘是以’字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5_王雱

王雱云:“‘惵惵’者,恐惧之意。··一本作‘歙歙’。‘歙歙’,收敛之意。亦通也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3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‘侯’谓一国之君‘王’,谓天下之君,若能守此道,则萬物尊之为主,而将自賓矣。自者,非我欲其如此,而彼自如此也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8_胡适

胡适云:“王弼今本‘之’作‘止’,下句同。今依河上公本改正。‘之’、‘止’古文相似,易误。”
049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他本皆作“自遺其咎”,唯想尔本无“其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老子原本当作“自遺咎也”。后人为求“咎”与“守”韵,遂自于“咎”前增一“其”字,而又删去“咎”后“也”字。日本《群书治...
03210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“摞”作“介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摞’(jié),即‘挈’(qiè)之异体,各本皆作‘介’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释此句云:‘负达抱通,提聪挈明;...
04210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二句自是古语,而词意不相比,疑有误文。注家皆迂回其辞以就之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此句言赤子筋骨柔弱,但手握东西却很牢固,以喻“含德之厚者”生命力旺盛。
05210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可以寄天下’,古本作‘則可以託天下矣’。开元本‘則’作‘若’,无‘矣’字。一‘寄’下有‘於’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是。《老子》下文所谓“聖人之言”,实际上是老子本人寄托之言。成玄英疏文就已指出:“老子自是聖人托伪谦之圣化,故《庄子》云‘寓言十九’也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豫’,本又作‘與’,聚珍版弼注‘兮’作‘焉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作‘與予冬涉川’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禍’、‘福’更相生,谁能知其穷極时也。”
02310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李善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夫物云云,復歸其根。’‘復’上无‘各’字为是。有‘各’字者,盖因王弼注云‘各返其所始’而衍之。不知王注以‘各’字解‘夫物云云...
03410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貴’,疑当作‘貞’。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‘貞’读为正,长也,君也。贵此道者为天下君长也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甲、乙本作“閣”,此字则同“悶”,昏悶之谊。作“昏”者,与此义通。“昏”,同“昏”。《玉篇·日部》:“‘昬’同‘昏’。”今当从帛书甲、乙本作“”。又,乙本有“安”字,甲本作...
04810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罗卷作‘知多’,各本作‘智多’,无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、易州‘知’作‘智’,无‘也’字,‘智’字下同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稽’字,范及边韶《老子铭》引同此,各本作‘楷式’。馆本作‘楷式’,无‘也’字。……河上注上二句曰:‘常知智者為贼,不知為福,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;’注下二句曰:‘能知治...
05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