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則无不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克’,下句亦然。”
0586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“恒且”二字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有”假作“又”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此二句,通行本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无‘若民恒...
05811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高翻亦作‘忿’,刑玄、磻溪、柰卷、赵作‘紛’。按:《吕览·慎大篇》‘紛紛分分’,注:‘恐恨也;’疑‘分’为‘棼’字之省字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‘犹治丝而棼之也...
05813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者’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有。”水海按:今见《韩非子》本无“者”字。顾广圻曰:“傅本‘下’有‘者’字,与各本全异。”顾氏所见《韩非子》本亦无“者”字,不知毕氏...
05810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研究组误将乙本残文‘有以取’三字补作‘有以’二字,读为‘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奉於天者’。‘奉’前丢‘取’字,则经义全失。世传今本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;‘孰能以有餘以奉天...
05814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莫之令,而自均’,李:‘令,力政切,敬命也。’司马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05811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奚说是也。今据《淮南子》所引写正。然考之帛书甲、乙本,‘行’字上均无‘美’字,知传写误夺甚早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民不害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589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0588
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關鍵’连文,傅本作‘键’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引‘善閉者不用關楗’,《道应训》引作‘鍵’。按:作‘闥’是也。‘關(简为关)’,《说文》:‘以木横持門户也,从門、声。...
0588
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或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’。一作‘善人之師’,另一作‘不善人之師’,虽仅一字之差,彼此意义却大相...
05814
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文选·魏都赋注》作‘甘其食,美其服,樂其俗,安其居,鄰國相望,鷄犬之聲相聞,人至老死不相与往來。’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鷄狗之聲相聞……使民至老不相往來。’是成‘民...
05814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美’,各本作‘佳’。宋河上无‘者’字。吴无‘之器’二字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引作‘美好者,不祥之器’。《书钞》卷一一三引作‘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石田羊一郎以...
05810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无‘故’字、‘焉’字。林无‘故’字。”
0587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事有君’,傅奕作‘事有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傅奕本作“事有主”。
0587
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此二句疑当在七十二章‘民不畏威’之上。彼文‘民’字当作‘人’。石田羊一郎移后。”
0585
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而无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帛书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乙本,惟句尾皆无“也”字。
0589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0_大田晴轩

大田晴轩云:“‘坦然’平貌,言天道平易,似无謀者,而歙、張、與、奪、善謀而不失也。‘坦然”或作‘繟然’,繟,音闡,舒缓貌,亦通。”
0589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不用籌筭’,纂微‘筭’作‘策’,司马无‘用’字,陈‘不用’作‘无’。”
05813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辛本无'云'字。景福本、敦煌庚本作'故聖人言云'。'
05813
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終身不救’与‘終身不勤’二语相对成文,而用意相反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瘽,病也。’‘救’借为‘逑’,《说文》曰:‘逑,聚敛也。’(罗运贤说不逑即无得之意)...
05815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7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兮’字,下句同。”
0586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4_奚侗

奚侗云:“《吕览·先己篇》:‘所事者,末也。’高诱注:‘事,治也。’又《本身篇》:‘以全其天也。’高诱注:‘天,身也。’《说文》:‘嗇,爱濇也。’嗇以治人,则民不劳;嗇以治身,则精...
0586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10_楼于烈

楼于烈云:“‘唯’,唯諾。‘诃’,《说文》:‘大言而怒也。’原为‘阿’,据刘师培、易顺鼎说校改。易说:‘唯’、‘阿’义同,于文不合,疑‘阿’当作‘呵’。按刘、易之说是。据长沙马王堆...
05813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6_陈柱

陈柱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君’,此二句各本在‘莫能行’下,今移上。”水海按:陈柱本把这两句放在本章节之首,石田羊一郎亦如此。水海谓此二句不必提上也。这是老子自谓己之言论有主旨(参看河...
0586
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无“而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苏辙本、陈...
0581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偏將軍處左,上將軍處右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是以’字。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居上势則’四字,程‘势’作‘世’。”
05815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河上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;王弼作‘若可託天下’;《大典》作‘乃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0588
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司马、五注、叶、邵并作‘如春登臺’。”水海按:司马光本、邵若愚本等本作“如登春臺”,彭氏谓作“如春登臺”,当为笔误,今据改。马叙伦引以误传误。
0586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说谬,帛书本作“渴”是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渴,尽也,从水曷声,(徐铉注:苦葛切。)”《玉篇》云:“渴,《说文》曰‘尽也’,亦作‘歇’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谓“涸,渴也”,《...
058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