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人能不自以為是,而枉己以申人,則其是直自彰矣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‘天下’之上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、帛书乙本(甲本缺文)有‘夫’字,范注:‘夫字,阮籍同古本。’‘夫’乃发语词,有之,于文气為长。劳健断‘夫’字属上句读,他说:按此‘夫’字,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理惑论》引‘猶川谷與江海’,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於’作‘與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歸焉’,古本作‘歸之’。‘不為主’,‘為’,一作‘知’。可名於大尔,言不可名大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大。非大,所以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亦我義教之者,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。’是荣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知万物皆备于我者,则莫富于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祥’,当读为痒,同声系,古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‘痒,病也。’《诗经·正月》:‘忧以痒’,毛传《桑柔》:‘稼穑卒痒’,郑笺并同。益生者,以五色养目,以五音养耳,以五味养...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7_宋徽宗
宋徽宗注:“道无益損,物有盈虚,注焉而不满,酌焉而不竭者,聖人之所保也。降而在物,則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於人乎?天之道以中為至,故高者抑之,不至於有餘;下者舉之,不至於不足。将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與江海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之與江海’,王弼作‘之於江海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以柔弱之故,故握(笔者按:手握物之意)能坚固(笔者按:张之象本王注‘坚固’作‘周固’,今据《道藏集注》本王注改正)。”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缺’,残缺也。一作‘’,,失望貌。以其察察,宜无不及,故之望之,而卒失望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則无不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克’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“恒且”二字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有”假作“又”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此二句,通行本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无‘若民恒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高翻亦作‘忿’,刑玄、磻溪、柰卷、赵作‘紛’。按:《吕览·慎大篇》‘紛紛分分’,注:‘恐恨也;’疑‘分’为‘棼’字之省字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‘犹治丝而棼之也...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者’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有。”水海按:今见《韩非子》本无“者”字。顾广圻曰:“傅本‘下’有‘者’字,与各本全异。”顾氏所见《韩非子》本亦无“者”字,不知毕氏...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民不害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研究组误将乙本残文‘有以取’三字补作‘有以’二字,读为‘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奉於天者’。‘奉’前丢‘取’字,则经义全失。世传今本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;‘孰能以有餘以奉天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莫之令,而自均’,李:‘令,力政切,敬命也。’司马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奚说是也。今据《淮南子》所引写正。然考之帛书甲、乙本,‘行’字上均无‘美’字,知传写误夺甚早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文选·魏都赋注》作‘甘其食,美其服,樂其俗,安其居,鄰國相望,鷄犬之聲相聞,人至老死不相与往來。’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鷄狗之聲相聞……使民至老不相往來。’是成‘民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關鍵’连文,傅本作‘键’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引‘善閉者不用關楗’,《道应训》引作‘鍵’。按:作‘闥’是也。‘關(简为关)’,《说文》:‘以木横持門户也,从門、声。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或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’。一作‘善人之師’,另一作‘不善人之師’,虽仅一字之差,彼此意义却大相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美’,各本作‘佳’。宋河上无‘者’字。吴无‘之器’二字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引作‘美好者,不祥之器’。《书钞》卷一一三引作‘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石田羊一郎以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、葛无‘故’字、‘焉’字。林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4_魏源
魏源云:“‘事有君’,傅奕作‘事有王’。”水海按:今见傅奕本作“事有主”。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此二句疑当在七十二章‘民不畏威’之上。彼文‘民’字当作‘人’。石田羊一郎移后。”
《老子》38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而无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帛书乙本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乙本,惟句尾皆无“也”字。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0_大田晴轩
大田晴轩云:“‘坦然’平貌,言天道平易,似无謀者,而歙、張、與、奪、善謀而不失也。‘坦然”或作‘繟然’,繟,音闡,舒缓貌,亦通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用籌筭’,纂微‘筭’作‘策’,司马无‘用’字,陈‘不用’作‘无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