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八八二引‘以’作‘依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輕則失本’,‘本’河上作‘臣’;‘躁則失君’,谓失君位。”
《老子》76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说苑·敬慎篇》引‘堅’作‘剛’。此盖真类与阳类通假,《周易·系辞》:‘剛柔相摩’,《音义》引作‘堅柔’,即其例证。《文选·座右铭》引无‘之’字。此章以人生之肌肤柔软而...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貸且善’,各本作‘且成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谿’作‘奚’。易州作‘蹊’。各本及《庄子·天下篇》引同此(作‘谿’)。”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''是謂',一作'是為'。'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2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‘知(其)白,守其黑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罗卷、潘无‘吾’字,罗卷、馆本、易州并无‘之’字、‘也’字,磻溪、赵写无‘也’字。···张嗣成无‘知’字,盖误脱。罗卷、臧疏无‘之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知无為之有益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是故甚愛必大費’,程无‘是故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美’,各本作‘佳’。宋河上无‘者’字。吴无‘之器’二字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引作‘美好者,不祥之器’。《书钞》卷一一三引作‘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石田羊一郎以...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赵写‘誰’上有‘其’字。··按《说文》曰:‘像,似也。’此作‘象’,省。”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歙歙,甲本作‘’,乙本作‘欱欱’,傅奕本、严遵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歙歙’。、欱欱,当為歙歙之异体。河上公本则作‘怵怵’,与帛书异。”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戰勝,以喪禮處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、程、邵‘勝’下并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12_大田晴轩
大田晴轩云:“‘幾’,平声,近也。《系辞上》传曰:‘乾坤或幾乎息矣’。《礼记·乐记》曰:‘知乐则幾於礼矣;’注:‘幾,近也’。《庄子·渔父篇》曰:‘幾於不免矣。’《吕氏春秋·大乐篇...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6_胡适
胡适云:“王弼注云:‘始制官长,不可不立名分,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过此以往,將争锥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也。遂任名以号物,则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’细看此注,...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5_叶梦得
叶梦得云:“所者,人之所安也。人之所安,莫大于道。《周易》曰:‘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’所,猶有在道,变通不穷,则无所不在,随所在而安之,孰不可为久者,所謂道乃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6_纪昀
纪昀云:“按:《永乐大典》有‘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也’九字。”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乙本、敦煌丙本、遂州本无“故”字,作“有之以為利,无之以為用”。其他诸本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8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玄宗疏‘其德乃餘’句,‘乃’讹作‘有’;玄宗注本皆不误。又玄宗注本‘修之於’五句,并去‘於’字,徽宗本从之。”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、赵无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虽则儼然若客,无所造為,而不凝滞于物,涣然若春冰之釋散也。”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即下文‘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大事必作於細’之说,谊非不可解。六十四章‘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起於足下’,亦即本此。此谓大由於小,多出於少。《韩非子》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伤财害物,聚怨于人,是必死之道,故云死矣。”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馆本无‘乎’字。易州‘尚’作‘上’。《理惑论》引作‘天地尚不得长久,而况人乎?’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3_魏源
魏源云:“根本必重於枝叶,君上必静於臣下,故取以喻也。躁者,动之甚也。車行日五十里,师行日三十里,以輜、重在后,不敢远離,是輕之本乎重也。雖有榮華游觀之地,而不及超然燕處,是动以静...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飢者,以其上食税之多也,是以飢’,古本。食者,充君之庖;税者,输国之赋。食用当俭,赋税当輕。在上者或取之于民大多,是夺民之食,而使之飢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同此,惟“有”假作“又”。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又’,通行本作‘恃’。按《老子》书中再三言‘生而弗有,為而弗恃’;此疑误。”按:“為而弗有”與“為而...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白、张嗣成、赵写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或似不盈’。成疏曰:‘而言或不盈者’,则成亦作‘或不盈’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并同。《后汉书·刘祐传》‘延笃贻祐书’曰:‘沖而不盈’,边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