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无‘者’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有。”水海按:今见《韩非子》本无“者”字。顾广圻曰:“傅本‘下’有‘者’字,与各本全异。”顾氏所见《韩非子》本亦无“者”字,不知毕氏...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人之所寳’,各本无‘所’字,柰卷及《治要》引句下有‘也’字。‘不善人之所保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之’字,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《尹文子·大道篇》引‘保’作‘寳’。伦谓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几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也,□无敗□;无執也,故无失也”,首句“也”前损掩“聖人无為”四字,“无敗”前损“故”字,“无敗”后损“也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...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吾得而殺之,孰敢也’,‘吾得’下有‘故’字,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恐歇’,歇,许谒反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為巠根,清為趮君”,“重”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“静”假作“清”(上古二字皆為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...
《老子》41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弗笑□□以為道”,损缺“不足”二字,据通行本校补。“弗”,他本以及《艺文类聚》十九所引皆作“不”。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補”與“與”义通。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益”(见前校注文)。“補”当為注文,传写者羼入,后又改為“與”也。以上四句皆明張弓之道,言:天道像拉弓一样,弓舉得过高了,就压低一些...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0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认為有道者的修养常保持其纯真,如同婴兒一样,故他说:‘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’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’以婴兒作比喻者,因為婴兒的特性是天真的、纯厚的、生机活泼的、不...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费’,芳贵反。‘藏’,才良反。”水海按:因古无轻辱音,“费”在上古为帮纽物部,读音当为bèi【pu5t】。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用兵应敌,是非求勝,能如此者,胜不恃强,故云果则勿强。”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文津、苏无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》二十三引作‘吾不知誰氏之子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成玄英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疏引作‘不足以取天下也’。譣五十七章弼曰:‘上章云:及其有事,又不足以取天下也。’是王有‘又’字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宋河上‘足’字不作‘可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措’作‘錯’,《释文》本同。”按:《释文》云:“‘錯’,七路反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5_俞樾
俞樾云:“按唐景龙碑无‘可以’二字,是也。王注曰:‘知止所以不殆也;’盖加‘所以’二字以足句,而写着误入正文,故今河上公作‘知之所以不殆’。此作‘可以’者,又‘所以’之误矣。”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无尤’,一下有‘矣’字。‘夫’,音符。‘尤’,过也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作‘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诸本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’,李约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聽之不可聞’句,傅本未误。”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有“之治也”三字,使文句义盛,《老子》原本当有此三字,后人因囿于“《老子》五千文”的俗则,而遂削删《老子》“之治也”三字。又,“為腹而不為目”,意即只求安静温饱,不求纵情于...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司马光‘伎’作‘利’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伎巧”,而道藏河上公本则作“技巧”矣。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臧疏、张之象作‘是謂復命’。检弼注曰:‘歸根则静,故曰静;静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’则王亦同此(‘静曰復命’),今本殆后人依他本改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、景三本,句首有‘古之’二字。王弼本亦然。”水海按:诸王本皆无“古之”二字,明和刻《老子王注》,冠以《考异》云:“古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不武也’;”此盖指傅奕古本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御注、敦煌辛本均作‘生之’,敦煌庚本无‘也’字、‘枯’字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作“生也”,罗失校。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6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‘知’,读为‘智’。赵用贤刊《韩非子》本引‘大’作‘太’,误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不重‘為天下式’一句。‘忒’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“至柔”,指极柔弱的东西,老子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水”。“至堅”,极堅强的东西,老子也是泛指,未必特指“金石”。至于“聘”字,高亨云:“帛书甲本‘聘’作‘甹’,乙本同今本。按...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希及之’,政和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居无為之事,行□□□□”,“聖(简为圣)”假作“聲(简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