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然也”,王弼本作“狀哉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然”,而不作“狀”,因“狀”字与“然”字形近而讹(古“然”字作“肽”。《说文》:“肰,读若然。”王筠《说文释例》:“...
0458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貸且善’,各本作‘且成’。”
05710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“静”假作“争”(上古二字皆为耕部)。今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“静”为“争”,校注并云:“‘而有静’,乙本作‘而有争’,通行本作‘而不争’,义正相反。按...
0405
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奚说是也。今据《淮南子》所引写正。然考之帛书甲、乙本,‘行’字上均无‘美’字,知传写误夺甚早。”
05814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首句‘捨’字同此,馀作‘舍’,无三‘其’字。易州、卷子成疏作‘捨’,馆本作‘赦’,各本作‘舍’。罗卷第一句‘捨’字作‘釋’。‘釋’、‘舍’古通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...
0268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丁本、英伦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楼正本、王真本、成玄英本、...
0308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輕敵幾喪’,纂微、司马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邵并‘敵’下有‘則’字,苏、叶、黄‘敵’下并有‘者’字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此句自文谊求之,应属上章,乃‘絶聖棄智,····絶仁棄義,··絶巧棄利’一段文字之总结也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谓唐张君相《三十家老子注》以‘絶學无憂’一句,附‘絶聖...
0377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以帛书甲、乙本考之,通行本之“不祥之器”,則在下文“不得已而用之”之前,仅次序错乱,非為衍文也。《文子》是较早的解释《老子》的著作,《上仁篇》所引当為节引(约引)者也。上文...
0465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我獨若遺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上有‘而’字;叶‘我’下有‘欲’字。”
02712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果而勿强。’是成‘果’上有‘是’字。‘果’上当从范本增‘是謂’二字。‘是謂果而勿强’,与下文‘是謂不道’并列。十四章:‘是謂无状之状,···.是謂...
0386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7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自视···’两句,通行本颠倒。或作‘自是’。古作‘視’,汉人作‘示’。义同。作‘自視’者是。”
0857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洪、易皆颇迂曲其说,惟以此知‘若’字疑本或作‘苦’,‘鮮’字疑严本作‘澌’是也。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‘國’下有‘者’字,顾广圻曰:‘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者字。’王先慎曰...
04713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彭、柰卷作‘殁’。成疏曰:‘歸本则殁身不殆’;是成玄英亦作‘殁’。”
04714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3_严遵

严遵注云:“审内以知外,原小以知大,因我以然彼,明近以喻遠也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易顺鼎之错,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,就是迷信《文选》注,而未加分析。《魏都赋》李善引《老子》是注‘世笃玄同’的,本文与‘塞其兑’等六句无干,自可节引,省此六句。《运...
04011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大朴既散,人伪日生,又其次之君,道(导)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,虽畏之,而亦侮之也。苏曰:‘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也,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。’”
02613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慎子·外篇》引,惟无‘是以’二字,與傅奕同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3_范文元

范文元云:“‘是以君子終日行,不蘺輜重’,‘蘺’,去声。‘重’,去声。君子,成德之名。輜,庫車也。《字林》:‘载衣物車,前后皆蔽,若今庫車。’重者,车所载之物也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開闔’,‘闔’,户腊反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美’,各本作‘佳’。宋河上无‘者’字。吴无‘之器’二字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引作‘美好者,不祥之器’。《书钞》卷一一三引作‘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也’。石田羊一郎以...
05810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二张‘泰’作‘太’。宋刊河上本经文作‘平太’,注作‘太平’。成疏曰:‘太,大也。’是成亦作‘太’。‘太’、‘泰’一字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繩’,帛书乙本作‘’(甲本缺文)。‘’即‘繩’字之误。‘繩約’,即繩索。《说文》:791道篇校笺译评‘繩,索也;’‘約,纒束也;’是‘繩’、‘約’皆謂用丝繩捆物也。···...
05515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私”字损掩,“與(简作与)”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馀纽鱼部);乙本“與(简作与)”亦假作“舆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景龙本无“不”字,无“與(简作与)”字,作“以其无私...
04013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7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滋兮其若谷’,‘’,通行本作‘廣’,或作‘曠’。按此字当是从水,莊声。窃疑是‘涵’或‘涵’之借字。谷罕能言‘廣’或‘曠’。”
05614
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疏云:“化归淳朴,故不烦苛。人怀其生,所以重死。敦本乐业,无所外求,各安其居,故不遠迁移也。”唐玄宗疏本“民”作“人”。
04713
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水镜能照物谓之‘光’,光之体谓之‘明’。用其照外之光,回光照内,復返而歸藏于内体之明也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“載(简作载)”为“哉”说非也。帛书乙本上章末二句作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”,句尾收以“也”字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所引亦然。帛书乙本上章“而允之,不可長葆也;金玉盈室,莫之能...
03513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是以聖人之治,常使民无知无欲’,缺‘虚其心’四句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马氏、蒋氏之说甚是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验之,原来《老子》此两句均作“萬物”。今存本前句作“天地”者,乃后人妄改,当据帛书本订正。 又,严可均云:“‘天地始’,御注与此同。河上...
03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