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11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按‘荒’借为‘巟’。《说文》引《周易》‘包’,今《泰卦》作‘包荒’。《释文》云:‘荒,本亦作巟。’此‘荒’、‘巟’古通之证也。《说文》:‘巟,水广也。’引申为凡大之称。...
04111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’,古本作‘美’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同出’、‘異名’为对文,不应于‘同’字断句。”又云:“‘玄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国避清帝讳,改为‘元’,当据原碑改正。以下仿此。盖华夏先哲之论宇宙,一气而已,言其变化不...
0447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6_高明

高明云:“与今本校勘,世传本均较帛书多出四字,即句首‘此’字、‘出’后‘而’字与‘謂’后‘之玄’二字,读作‘此两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門’。彼此经义虽无原则差异,...
0305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02711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,司马‘以静為下’作‘以其静為之下’。林‘下’上声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乃久”:道者,“先天地生而不为久,长於上古而不为老”(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),故謂道乃久。“久”,指没有时间界限。据杨慎说:“孔子以前,‘久’皆音几,至孔子传《周易》方有...
03513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0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物无棄财’句,通行本作‘常善救物,故无棄物’,‘救物’,真本作‘披物’,想系字误。古本作‘····人无棄人,··物无棄物’。兹据甲、乙两本作‘是以聖人恒善救人,而无棄...
04414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莫之令,而自均’,李:‘令,力政切,敬命也。’司马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05811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‘辱’者,《仪礼·士昏礼》注:‘以白造缁曰辱。’即此‘辱’字之义。···盖‘以白造缁’,除去污辱之迹,故曰‘辱’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3_林希逸

林希逸云:“道,自然也,无也,凡物皆自无而生。····阴阳之相偶,四时之相因,皆勢也。莫之命者,犹曰莫之为而为也,非有所使然,则为常自然矣。尊贵者,言其超出乎萬物之上也。‘命’,或...
02915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帛书甲本同,后句甲本作“守情表也”,“情”為“静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),“表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表,乙本作督,通行本作篤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篤。...
05312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载,犹处也。’《楚辞·远游》:‘載營魄而登霞兮;’王注:‘抱我灵魂而上升也。’營魄曰处,义甚迂曲;若曰抱我灵魂,则与‘抱一’相突。二诂皆非。‘載’为‘哉’字...
04414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0_明太祖

明太祖云:“此老子导人行道,养性修德,行仁利人济物者若是。盖水之性无所不润,无所不益,故善人效之,卑而不昂,用而有益,则道矣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04311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2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‘人’与‘草木’皆属‘萬物’,则‘萬物’二字当系衍文;因据傅本删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11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言‘守素’而言‘見素’,不言‘返樸’而言‘抱樸’,不言‘无私’而‘少私’,不言‘絶欲’而言‘寡欲’。盖‘見素’然后可以‘守素’,‘抱樸’然后可以‘返樸’,‘少私’然...
03414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上善若水’,上善之人,如水之性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0267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美’并作‘佳’。陈象古无‘者’字。”
0647
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释德清本“利”作“智”,谓“絶巧棄智,盗賊无有”。经训堂刊傅奕本“賊”作“跖”,谓“絶巧棄利,盗跖无有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、乙本。
04712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獨立□□□”,损掩“而不垓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而不改”;乙本作“獨立而不孩”,“孩”当為“垓”之假借(二字皆以“亥”為声符,上古当皆為之部字),《乙本释文...
02614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强行有志’,各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被褐’,五注、达真、林(东)‘被’并作‘披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刘说本《韩非子》,虽辨而曲。王先慎曰:‘《德经》: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河上公注云:徑,邪不平正也。此大字衍。’又‘徑’字,严(遵)本作‘逕’,景龙、御注皆作‘俓’。《意...
03515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貴’,疑当作‘貞’。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‘貞’读为正,长也,君也。贵此道者为天下君长也。”
02610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恍兮惚兮,中有物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恍兮惚,其中有物’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遺’,与也。富则人求之,故便欺物。貴则人下之,故好凌人。驕奢至而不期,殃咎来而谁与?因驕获咎,骄自心生,故云自遺尔。此复释揣锐也。”吴澄注:“世有金玉满堂莫能守者,...
03610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民’字。‘而不用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黄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呴’,陆、王弼作‘歔’。一作‘嘘’。古本作‘噤’。”
049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