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10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人能虚静,则可以知人,可以自知。知人以智言,非私智也,猶止水之燭物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鳥’作‘烏’。”
0587
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2_李翘

李翘云:“‘知足不辱’句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。《汉书·疏广传》‘广谓受曰:吾闻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;功遂、身退,天之道也。’《后汉书·张霸传》引一句同。‘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’,《...
03712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所”,张之象刊王弼本经文作“可”,而王弼注文作“所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:“可,犹所也。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祚》‘席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’,‘可’,所也。前有...
0358

《老子》47_05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為”可能是《老子》原文,而帛书乙本则作“弗為”。为保持帛书本《老子》原貌,暂作“弗為”,何况“不為”又非《老子》书中专用术语,“弗為”与“不為”其义一也。又:“不為”,...
05612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本作‘蹊’,敦煌本作‘奚’,下并同。”
0576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无‘動’字,吕、葛同王弼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臧疏、宋河上、柰卷、赵、张之象、磻溪‘惟’并作‘唯’。范‘成’上有‘善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故曰善貸故曰善成。’则王作‘善成’。《宋书》谢灵运《山居赋》自注及《类聚》六...
0428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3_想尔注

想尔注云:“衆俗之人,不信道,乐为惡事,若饮食之,春登高臺也。”
01068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无‘為’字。《北堂书钞》二七引作‘不貴貨,使民不盗’。王弼注曰:‘貴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则《书钞》所引,疑古本也。今王作‘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...
0515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仍’,各本同此,范作‘扔’。石田羊一郎删句末‘之’字。··‘攘’,借为纕,《说文》曰:‘纕,援臂也。’仍、扔,音义同,《说文》曰:‘扔,捆也;’‘捆,就也。’”
0489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2_邵若愚

邵若愚云:“‘奇’,音碁。夫民贪欲為奇,是故常不畏死,奈何立刑法以死,使民惧之?若使民忘欲而常自畏死,其间而有為奇者,以谓吾得執而殺之,以戒于众,孰敢也?”
05413
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者,自然之理,萬物之所由也。傅奕云:‘大也,通也。’韩康伯云:‘无不通也。’‘可道’者,谓可言也。‘常’者,久也。道一而已,有体用焉,未有不得其体而知其用者也。必先体...
05212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老子》屡以‘天’、‘地’、‘侯王’与‘道’并言,盖以三者皆為道所生,而得其一体故也。十六章:‘王乃天,天乃道;’此以‘王’、‘天’、‘道’三者并言也。三十九章:‘昔之...
0311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03711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。有道者故能如此。苏曰:‘有道者赡足万物而不辞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非有道者,无以堪此。’”
0375
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不貣,復歸於无極”,“德”前“恒”字脱(高明把原文写為“恒德不貣”,有疏忽之处),当补。乙本前句作“恒德不貸”,“貸”為“忒”的假借,后句同此。今诸通行本皆无...
05914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11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燃燭点灯,但能照見别人面目,却看不到自己真容。既能照人并能照己的,只有明鉴。故真正高明的人,不在知人,而在自知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身,内也,实也;名,外也,宾也;孰,谁也。世人皆求外丧内,贪名丧实,何者?夫令誉芳名本为身也,身既为名,身死名竟何施?老君愍兹颠倒,故覆云名之與身谁是汝親乎?而汝贪名...
0538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不重‘為天下式’一句。‘忒’作‘’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鎮之以’三字据帛书甲、乙本补。今各本脱去,而语意不完,且不可解矣。‘夫’犹彼也,言人君能守斯道,清静寡欲以鎮天下,天下之人亦將歸于无欲...
0521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...
0465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敦兮其若朴’,厚而纯也。”
0285
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‘以’并作‘謂’。‘早復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‘復’并作‘服`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吾以觀復’,疑原作‘吾觀其復’,转写衍‘以’字、捝‘其’字耳。‘復’即下文‘归根’之意也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於朴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,下句亦然。”
0487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作‘出言’。‘言’字與下句‘視之不足見’谐韵,作‘出口’误。唐以后各本,作‘出口’者,乃后人据河上公注本而误改。帛书甲本、乙本皆作‘故道之出口也,曰’,许抗生从之,误。...
08310
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15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此言有心于治天下,失其自然之道,天下转不可得而治。神器,犹《庄子》所谓大物,不可以私智裁制。”
04713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’,《意林》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常之为物,不偏不彰,无皦昧之状,温凉之象,故曰‘知常曰明’也。”
047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