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'國,邦域也。垢,辱也。言体道之士,處於人世,谦退柔弱,达於违从;身受屈辱,不与物争,故堪為社稷之主,以牧苍生也。'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''契',李苦计切,心也。左為阳,心属阳,以其能合前境,故曰'契'。'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“不言之教”,其“不言”与孔丘的“无言”相近。《论语·阳货》记载:“子曰:‘予欲无言’。子贡曰:‘子如无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’子曰:‘天何言哉,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...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8_劳健
劳健云:“今诸王本皆如河上与诸唐本作‘金玉满堂’。《释文》亦作‘堂’。注云:‘本或作室。’焦氏《易林》屡有此语,亦堂、室字互见,因韵而异。此盖以‘室’字与‘守’字取谐双声,下二句‘...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功成名遂身退,此举戒也。夫满则招损,谦便受益。惟彼天道,尚不常盈,故功成者隳,名遂者亏。钦求長保,未闻斯语。当须忘功与名,退身辞盛,如彼天道,不失盈虚,则无忧责矣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兑’作‘充’。赵‘閉’作‘閇’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本则作“閇”。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俞谓下文别为一章,非是。此言吾何以知天下必以无事为治乎?以此下文知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柰卷、室町、顾欢作‘害’,遂州、磻溪、楼正及武内敦本作‘穢’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此,乾道本作‘穢’,道藏本作‘劌’。顾广圻云:‘藏本乃以他本《老子》改耳,《韩非子》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9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本无為,心非有作,一念才起,即是妄源。為恶為善,而事虽不同;逐境逐情而意常不异。妄念既作,莫非危机,故舜曰:‘人心惟危。’是以聖人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常因自然...
《老子》80_07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无‘至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聖人无積,既以為人,己俞有;既以與人,己俞多。’古本。‘俞’,平声。《音辩》云:‘俞,羊朱切。’傅奕引《广雅》云:‘益也。’《汉史》有‘民俞病困’。··聖人虚心应物,...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也。许抗生亦谓“‘夫唯不肖,故能大’与下文‘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事长’相一致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今捨慈,且勇’,御注、高翻‘捨’下有‘其’字,下二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残餘之食,疣贅之行,凡物尚或惡之,故有道之人,不處斯事矣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6_陶方琦
陶方琦云:“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引亦作‘无不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8_清世祖
清世祖云:“‘可以為天下母’者,天下万物之所由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贞’,‘貞’,正也。王弼、郭云同古本。一本‘貞’作‘正’,亦后人避讳也。河上公本作‘侯王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代司殺者殺’,纂微、曹‘而’并作‘夫’,无‘殺’字;司马、苏、叶、黄、程只‘而’作‘夫’;五注只下无‘殺’字;陈上无‘而’字,下无‘殺’字。‘是代大匠斵’,纂微、司马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赵‘君子’作‘聖人’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皆假作“胃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已校改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傅奕本、(唐)李荣本“是”作“此”,“眇要”作“要妙”,謂“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1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挫’,河上本作‘载’,注曰:‘載,安也;’‘隳,危也;’是‘載’与‘隳’相对為文,与上句‘或强或嬴’一律。而王弼本乃作‘挫’,则与‘隳’不分二义矣。疑‘挫’乃‘在’...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“湛兮”句疑当在‘淵兮’句之下,抄写致讹。”
《老子》06_03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綿綿,謂引气匀、缓、细、长,連綿不止。导引真气到达一定程度时,鼻息微微,若存若无,有似胎儿没有外呼吸,但有旺盛的内呼吸而已。这是人类在高度入静状态下的一种自然本能。綿綿...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天將知止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夫亦將知止’,河上作‘夫亦將知之’。”水海按:今譣河上公本“夫”作“天”,严氏校误。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钟会注云:‘載,辞也。’盖下皆四字,此独多一字,故士季以为发语之词。《礼器》碑文曰:‘皇戏统华胥,承聖天外。’首句五字,以后数十句皆四字,乃知古人原有斯例,然施之首句则...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(道)生物之功既成,未尝名為己有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歸焉’,古本作‘歸之’。‘不為主’,‘為’,一作‘知’。可名於大尔,言不可名大。既云可左可右,所以非大。非大,所以成其大。”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資貨有餘’,古本作‘貨財’,一作‘資財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幾’是也,且与《周易》义相合。《易·系》言:‘极深研幾;’言‘知幾其神,幾者动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’郑康成注:‘幾,微也。’与傅云正合。马叙伦謂草书‘幾’字似草书‘...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繩’,食陵反,又民忍反。梁帝云:‘无涯际之貌。’顾云:‘无穷不可序,或云宽急。’河上本作‘繩’。‘復(今简作复)’,音服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