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无‘斵’下‘者’字。‘稀’,各本作‘希’,无‘自’字。苏、林无‘其’字。葛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唯有道者’,古本作‘其唯有道者乎’。”
04010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作‘奚’是也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谿’,此或后人以《老子》误字改之。‘谿’,《玉篇》:‘诘难切,与溪同。’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...
04011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郊者,二国相交之境。无道之世,寇敌日侵,郊外数战,戎馬不得归育於国廐,而生育於郊外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戰勝者,則以喪禮處之’,按:范同此。寇、二赵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并有‘則’字。各本无‘者’、‘則’二字。赵写、磻溪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喪’作‘哀’。吴‘處’作‘主’。” ...
0406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也”,损掩“知足者,富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白文本、范应元本皆同此,与帛书乙本合。其他诸本皆无“也”字。
0407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蒋氏之说虽辨,但是他设计的‘为人模范者便可为公,为公者便可为王’,此种三级递迁制度,於先秦历史无征,故难苟同。··劳氏认为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之‘王’字,是‘全’的坏字;王...
04015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6_王弼

十四章王弼注:‘欲言无邪,而物由以成。欲言有邪,而不见其形,故曰无狀之狀,无物之象也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神者,妙萬物以为言,由得一故,故能通变无方,不可形诘尔。水注川为溪,注溪为谷,言谷得一,故能泉源流润,盈满不竭尔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私”字损掩,“與(简作与)”假作“舆”(上古二字皆为馀纽鱼部);乙本“與(简作与)”亦假作“舆”。道藏河上公本、景龙本无“不”字,无“與(简作与)”字,作“以其无私...
04013
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梁武、景龙、敦煌三本,并作‘王侯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5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備、被义同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備,具也。’《史记·绛侯世家》集解引张揖注:‘被,具也。’故本书作‘備’,王弼本作‘被’。甲兵以在己者言,明作‘備’、作‘被’二字并通。河...
0408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父”作“仪”,夺“也”字,其他文字同;乙本“然”后有“也”字。今从乙本。今诸通行本“父”皆作“甫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何”作“奚”,“也”作“哉”,谓“吾奚以知衆...
04015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盅’,‘盅’字是。各本及《太极论》引并作‘冲’。张嗣成‘氣’作‘炁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曰:‘冲和氣者為人。’盖本此文。亦作‘冲氣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应无“車”字,帛书《老子》甲本即无此字。《文选·张景阳七命》注引王弼曰:“天下有道,修于内而已,故却走馬以糞田。”则亦无“車”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:“《老子·德经》...
04014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9_毕沅元

毕沅元:“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王弼作‘歙歙’,苏灵芝书明皇注本作‘惵惵’,陆德明曰:‘一本作惵惵,河上本作惔惔,简文云:河上本作怵怵’;今按河上公作‘怵怵’,与简文所见之本同。古无‘...
0407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以’作‘與’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亨释“非”为“不唯”(义即“不只”、“不但”、“不仅”)之合音,于义为长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以道德居位治天下,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。其鬼非无精神,邪不入正,不能傷自...
04013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至治之極,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樂其業。’六朝残卷无上六字,‘俗’作‘居’,‘業’作‘俗’。磻溪无‘至治之極’一句,无‘民各’二字,‘俗’作‘居’,‘業’作‘俗...
0406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0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‘辱’者,《仪礼·士昏礼》注:‘以白造缁曰辱。’即此‘辱’字之义。···盖‘以白造缁’,除去污辱之迹,故曰‘辱’也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改“真”为“德”说不妥。“渝”,《说文》谓“变污”,此义正与“質真”反。“如渝”,犹如后文的“若浊”(《道篇》)。“質真如渝”,言質朴纯真好似污浊的样子。此与上面几句“建言...
0409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无‘於’字,《说苑·敬慎篇》引有‘乎’字。‘於’、‘乎’古通,是古本当有‘於’字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’,司马无‘之足’,又无‘矣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1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水止於江海,则不溢;人止於道,则不殆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、古棣之说皆非。帛书甲、乙本出土,说明《老子》故本每句句末皆有“也”字,并非南北朝以来传抄者所加之字。至于古棣说《老子》为格律诗,各句加“也”就散文化云云,并不能作为...
0407
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矜夸自高,骄慢陵物,此乃愚短,其德岂長?”
0406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4_陶绍学

陶绍学云:“王弼注曰:‘非欲以取强无敵于天下也;’则王本亦作‘无敵’。今作‘輕’字,殆后人所改。”(引自马叙伦著《老子校估》)
0407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文下句曰:‘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。’果如刘氏(刘师培)所解,以‘德’、‘仁’、‘義’、‘禮’皆倒属于‘道’,则下句当作‘夫道者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’吾人若据《老子》...
0409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潚呵始萬物之宗”,“淵(简作渊)”形误作“潚”;“兮”,“凡通行本兮(xī)字,甲、乙本皆作呵”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)。按:作“呵”非《老子》原字,战国之前著作如《...
04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