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8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賢’下当有‘乎’字。‘其不欲見賢乎’,文义方足。‘乎’者语之馀,古人多不著於文字,而使读者自得之。《尚书·西伯戡黎》‘我生不有命在天’,《史记》則句末亦有‘乎’字,...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沖’,古本作‘盅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為是,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或炅或吹”。“炅(rè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的古字。王冰注《素问·举痛论》谓:“炅,熱(简作热)也。”《老子·德篇》“靓勝炅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及亓有事也,□□足以取天□□”,“足以”前损掩“又不”二字,“取天”后损掩“下矣”两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傅奕本无前句的“也”字,作“及其有事,又不...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胡克家影宋本、涵芬楼影宋本《文选》注引并同今本。胡氏《考异》不出,则陈、袁诸本亦并不作‘門’也,易据误本,不可从。唐写作‘囊蘥’,易州、赵写‘籥’作‘蘥’。易州及《...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勝,克也。守道之士,谦柔自处,未尝欲勝人,而人每不能勝之者,惟其有定力故也。定力者何?能克去己私,而全乎天理,此自强也。”
《老子》14_11_校笺_03_吴云
吴云云:“‘其後’二字在‘迎之’之上,想二语倒转。”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07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鬼与聖人俱两不相傷也。夫两不相傷,则人得治于阳,鬼得治于阴;人得全其性命,鬼得保其精神,故德交歸焉。”
《老子》16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沕身不怠”,损掩“道乃久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前句作“道乃”,误脱“久”字(高明已校补),后句作“没身不殆”。今前句从《甲本释文》,后句从...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均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这两句是承上两句的议论,议论“代司殺者”的情况(非自然死亡的情况)。句首当有“夫”字。“夫”,发语词,引起议论,亦起提示下文的作用。马叙伦謂“夫”为衍文,非是。严遵本、傅奕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器,形器也。自‘知雄’已下论脩性反德,則復歸於道。此云樸散為器者,明德全合道,即能应用。应用迹粗,涉於形器,故云‘樸散則為器’也。既涉形器,其材用必有精粗,故凡人用之...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8_刘巨济
刘巨济云:“衆妙者,萬物之妙也。萬物皆有妙,而皆出于道,则道妙萬物也。”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诸家释“戎馬”为“军馬”、“兵馬”或“战馬”等。如此解释“戎馬生於郊”,义不可通。古代战馬为骟馬,不得生於郊也;且古者战馬用牡不用牝,不得生於郊明矣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此言...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以萬物為芻狗’,芻,楚俱反;‘狗’,古口反。”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’谓营為也。‘執’谓執著也。言人不能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,而更有所营為於性分之外,執著於尘境之中,故必祸敗而失亡也。聖人无為安静,故素分成全而无敗,虚忘无執,故...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臧疏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10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前識者,道之華’,不知而言知为前識。此人失道之实,得道之華。‘而愚之始’,言前識之人,愚暗之倡始也。”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聲人之□□”,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“治也”二字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,唯“聖”省作“取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校作“聖”(简化作“圣”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聖人体此道以博爱,其仁亦至矣,而不言仁。其于百姓,亦如天地之于萬物,辅其自然而不言之,使养生送死无憾,不知帝力何有于我哉?”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唯“修”作“脩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,其他文字同此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、范应元本、赵孟頫本“修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有大患’,各本句末有‘者’字;两‘我’字,各本作‘吾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作“□之悉也,亓日固久矣”,前句损掩一“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恍”作“悉”,《正字通》谓“悉”同“悉”,一般人认为,则作“悉”,为“迷”之假借...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蚤服’是也。范本引王本作‘早復’,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注‘早復常也’,‘早復謂之重積德者也’;是范、张皆见王本亦作‘復’者。司马光謂‘不远而復,不离于德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葛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查今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,未引此两句,不知范有何据也?罗振玉、蒋锡昌误校景龙本“厚”下有“也”字,张松如又沿其误校。又,帛书甲本后句作“以其生生也”,答言“因为过于看重生道(...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江海善下,為百川之所共凑;圣道虚容,為衆生之所歸往。故下文云:‘江海所以能為百川王者,以其善下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5_07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老子所谓‘和’者,系指雌雄两性动物之交合。如第四十二章‘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’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‘至阴肃肃,至阳赫赫····两者交通成和,而物生焉。’《荀子·天论》...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俞说非也。依河上公注,‘善為士者’,当作‘善為道者’。傅奕本‘士’作‘道’,即其证。毕沅曰:‘道,河上公、王弼作士。’按:作‘道’是也,高翻本亦作‘道’。又按:此句与六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’,是荣作‘正’。《书钞》一百四十九引‘貞’作‘真’,此则因宋钞兼避仁宗讳,故又改‘貞’為‘真’耳。按:‘貞’为‘正’之假,其谊专指清静之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