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均作‘泰’,诸河、王本作‘太’,道藏王本作‘大’。泰、太古通。依旧说:安,静也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安,晏也’;晏晏然和樂无动惧也。平者安之至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0_俞樾
俞樾云:“唐景龙碑及傅奕本并作‘求以得’,正与‘有罪以免’相对成文,当从之。‘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’,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‘不曰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’言人能修道则所求者可以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苏无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4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知不知,上’。或云‘知不知,尚矣’,非。”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末句‘若此其不欲見賢也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其不欲見賢’;景龙碑本作‘斯不見賢’;辞义不显,今据帛书乙本补正。不欲見賢,河上公谓‘不欲使人知己之賢,匿功不居荣,畏天損有餘...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作“大國□□□□”,“邦”作“國”,损掩“者下流也”四字,今从甲本。景福本、司马光本皆“邦”作“國”,无“者”字和“也”字,谓“大國下流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...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恒”,因后人避汉讳而改作“常”,经文中已屡见。此‘常’是讳借,非本字,則与金文无涉也。于省吾说非是。又,他本“者”后有“殺”字,乃衍文也,马说是。又,有“...
《老子》55_10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謂之不道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是謂不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如春登臺’,河上作‘如登春臺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道藏河上公本皆作“如春登臺”。河上公注文云:“春阴阳交通,万物感动,登臺观之,意志淫淫然。”据注文...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本均作‘道者萬物之奥’,甲、乙本同作‘道者萬物之注’。河上公注:‘奥,藏也。道为萬物之藏,无所不容也。’王弼注:‘奥犹暖也,可得庇荫之辞。’‘奥’为室之西南隅,乃幽隐...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侯王毋已貴□□□□□”,损缺“以高將恐蹶”五个字。乙本把“蹶”假作“欮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傅奕本“侯王”作“王侯”,“毋已貴以高”作“无以為貞而貴高”,“蹶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繡呵繆呵”,“蕭(简作萧)”假作“繡(简作绣)”(上古二字皆為心纽幽部),“呵”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;“漻”假作“繆”(上古二字皆為幽部);帛书乙本“兮”时译為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播’字番声,古音与‘糞’字类同。此句义当作‘播’,布种也。韩非释云‘糞灌’未安。……惟‘播’字与‘郊’字无由谐韵,疑‘播’下或夺一‘耰’字。如《孟子》‘今夫麰麦播种而耰...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曰:與呵其若冬□□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损掩“涉水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曰:與呵亓若冬涉水”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馳聘天下之至堅’,叶无‘聘’字,达真‘堅’作‘剛’。”水海按:《太平御览·木部一》引“堅”亦作“剛”。“堅”与下文“間”为韵,作“剛”则失韵也。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无“民”前“夫”字,损掩一“治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和高明皆校“知”为“智”。而严遵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作“知”,与帛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21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行事依乎天理,顺乎自然,不用力,不着相,不露一点痕迹,事就干好了,这才算是善行。”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死之徒也’、‘生之徒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勿或败之□□,□之而散”,“勿”为“物”之假借,“散”为“损(简作损)”之或体(古汉字形旁“手”可与“支”互用,如“扶”《说文》古文写作,“播”古文写作,皆可证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9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全句意谓要了解‘道’,就要使自己的具体知识和情欲越来越少,达到清静无為的地步。”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善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无“者”字,“瑕”作“瘕”,“適”作“讁”,謂“善言无瘕讁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张之...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12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挫其鋭’,谓反于太朴,不为崖异。‘解其紛’,谓清静自处,不与物相撄。‘和其光’,不自表暴,光而不耀也。‘同其塵’,不修身以明污,受天下之垢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赵作‘何謂辱’,吕、苏作‘何謂寵辱’,葛、林作‘何謂寵辱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猶兮其貴言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无‘兮’字,程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5_王昶
王昶云:“诸本‘猶’下亦有‘兮’字,陆希声、至元本并与此(‘猶若畏四鄰’)同。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文子》引‘絶學无憂’在‘絶聖棄智’之上,疑古本如是,盖与三‘絶’字意义相同。今在‘唯之与阿’句上,则意似不属矣。或谓‘绝聖棄智’以下,皆以两句足义,此止一句,恐非。不...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人多以听声為聪,而鲜能反听于无声之声,可谓聾也。” 又,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语序与今本不同,除第一句同作‘五色使人目盲’之外,甲、乙本第二句‘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’,相当于...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7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關籥’二字,王本作‘關楗’,世传今本也有作‘關鍵’者。范应元云: ‘··。’(见前引范文)范说不确。《广雅·释宫》:‘投謂之閹,鍵笠户牡也。’王念孙疏证云:...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不屈’,河上、陆(希声)作‘不诎’。‘屈’,郁也,抑而不申之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