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《老子》甲本、傅奕本句子字足意足,其他本或脱“吾”字,或脱“之”字,或脱“也”字,皆非《老子》原本。《嘉业堂丛书》刊顾欢本“益”作“盗”,因“盗”与“益”形近而致误。 ...
0569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2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可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所’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0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事有宗而物有主,途虽殊而其归同也,虑虽百而其致一也。道有大常,理有大致。执古之道,可以御今;虽处於今,可以知古始。故不出户、闚牖,而可知也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4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缺一“生”字,今据通行本校补。
0309
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陆、纯、吴、雱、志‘搏’作‘搏”。《说文》:‘搏,索持也;从手,尃声。’段注:‘索持謂摸索而持之。’道绝色相,无状无物,即欲摸索而持之,亦不可得;故曰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...
04111

《老子》10_08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塞其原,则物自生,何功之有?(不禁其性,则物自济,何為之恃?)物自長足,不吾宰成,有德无主,非玄而何?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,出乎幽冥。”
05013
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吕、林、葛‘我’上有‘而’字,吕、葛、赵‘且’作‘似’。”
05414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功成名遂身退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名成功遂身退’。王弼作‘功遂身退’。又‘名’作‘事’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51_04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臧疏无‘道’、‘德’下‘之’字。”
02810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“雖(简作虽)”作“唯”。“唯”与“雖(简作虽)”用法同。连词,表示让步,相当於“雖然”、“即使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八云:“唯,《玉篇》:‘雖(简作虽),词两设...
0449
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''正言若反',司马上有'故'字,下有'也'字。'
02612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,司马‘以静為下’作‘以其静為之下’。林‘下’上声。”
05512

《老子》44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今帛书甲本“甚”字前即无“是故”二字。自《韩诗外传》、王弼以来,就衍增二字。可知所益久矣。又,下句已有“故”字,此二句不当重出“是故”,尤可证也。
05211
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百仞之高,起於足下’。卷子成疏‘千里’作‘百刃’,上有‘而’字。成疏曰:‘河上作千里,此言百仞(依臧疏本,卷子本无)。夫陟百仞之高岑,发自初步。’是成‘千里...
0556

《老子》24_02_校笺_07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自视···’两句,通行本颠倒。或作‘自是’。古作‘視’,汉人作‘示’。义同。作‘自視’者是。”
0857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注引‘兮’作‘乎’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道者於道’,河上於‘道者’绝句。”
03814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6_陈柱

陈柱云:“句中‘也’字一本无。柱按:有者是也,‘也’字即‘施’字之假字,或‘施’之坏体,即上‘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’之‘施’;‘非道也哉’,谓盜竽即盗之施者也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无‘耶’字。……‘見’,馆本、臧疏作‘示’,譣弼注曰:‘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’,則王亦作‘示’也。卷子成疏无‘不’、‘耶’二字,‘見’作‘退’。成疏曰:不欲示...
03410
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3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道无為而无不為,冥冥中主宰一切,所以既可名為小,又可名為大。大者,‘取乎弥纶(充满)而不可极’;小者(微),‘取乎幽微而不可睹’(《老子指略》)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心耽丝竹,耳滞宫、商,不能反听希声,故曰聾也。《庄子》云:‘非唯形声有聾盲夫,智亦有之也。”
03213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邦’,一作‘國’。‘邦’原作‘國’,今从韩非本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歙歙,甲本作‘’,乙本作‘欱欱’,傅奕本、严遵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歙歙’。、欱欱,当為歙歙之异体。河上公本则作‘怵怵’,与帛书异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慈,以陳則正’,范同此。各本作‘以戰則勝’,卷子成疏作‘以陳則勝’,旁改‘陳’为‘陣’。馆本作‘以陣則政’。譣弼注上文‘一曰慈’曰:‘夫慈以陳則勝。’是王作‘以陳則...
04710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而不争’,‘争’,争斗。注同。”
02614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樸’,谓木质,未斲為器。此章之意,欲自常德,而反本復始,以歸於太初之道。...曰‘无極’,曰‘樸’,皆以喻太初之道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8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夫利害者,与乎存亡,死生无变于己,况利害之间乎?故《庄子》云‘不就利,不违害’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脱“既知其子”一句,下两句同。帛书乙本仅“殆”作“怡(ǎi,《广韵》夷在切,上古影纽之部)”,為“殆”的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之部);它文全同。今两本互校,得此三句。景...
05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