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’,古本作‘吾得而殺之,孰敢也’。一‘得’作‘豈’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''天下莫柔弱於水',河上本作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。'
05811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聖人’二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他本皆作“自遺其咎”,唯想尔本无“其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老子原本当作“自遺咎也”。后人为求“咎”与“守”韵,遂自于“咎”前增一“其”字,而又删去“咎”后“也”字。日本《群书治...
03210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果而勿强’,古本上有‘是’,一作‘是謂’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知慧’作‘智惠’。馆本作‘民多知巧,奇物滋起’。磻溪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臧疏作‘人多奇巧,奇物滋起’。各本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’。磻溪作‘人多伎巧,奇物...
04911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5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妨’,伤也。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璧隋珠、珍贵金银珠玉等物。心贪意欲,不知厌足,则行伤身辱也。”成玄英疏云:“佳丽之物,贪著爱玩,為生死之因,于脩道行中大為妨碍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蜂蠆虺蛇’,‘蜂’,芳逢反;‘蠆’,敕卖反;‘虺’,虚鬼反;‘蛇’,食奢反。‘螫’,失亦反,又呼各反。河上云‘毒蟲不螫’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舍”(shě),后来写作“捨”,是“捨”的古字。《广韵·马韵》谓:“舍”,同“捨”。《易经·贲》云:“舍车而徒。”《经典释文》谓:“舍,音捨。”《尚书·汤誓》云:“舍我穑事...
0535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人不自伐取,尝為谦让,则人不與竞,其功歸已。如地坳下,水必盈焉。故云‘故有功`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德”作“得”,谓“孔得之容,唯道是從”。李约本、明太祖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“是”作“之”,谓“孔德之容,唯道之從”。其他诸本皆同...
04211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王侯无以為貞,將恐蹙’,古本如此。河上公‘為貞’下有‘而貴高’三字。‘蹙’音厥,僵也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或呴或吹’。”
03813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4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‘淵’者,深广莫测之义。‘宗’者,根宗也。大道之本体,涵养萬物而不匮;大道之妙用,冲和萬物而不遗。其理幽深,不可以心思而得;其道隐妙,不能以言议而知。是故物物全彰,头头...
03113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3_魏锡曾

魏锡曾云:“御注脱‘好還’二字。严失校。”
0458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损掩“視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语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、成玄英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視不足見”。唐玄...
03011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復歸於婴兒’,十章说‘能婴兒乎’,二十章说‘如婴兒之未孩’。老子认为浑沌无知的婴兒才具有最佳品德。老子还说: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;’(五十五章)赤子也就是婴兒,他是含德...
0447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12_任法融

任法融释义云:“‘矜’:逞能。‘伐’:自夸。‘驕’:傲慢。征戰勝利,再不可以逞能、自夸、驕傲。”
04715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常知’,苏、五注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‘常’并作‘能’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而’字。”
0257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藏》王弼本‘於’作‘與’,当据改正。二字古本通用,见《经义述闻》及《经传释词》。按:此句倒文,正文当作‘道之在天下,譬猶江海之與川谷’。盖此文以江海譬道,以川谷...
0321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以陳則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遂州碑本作“以陳則止”,武内义雄則失之也。
03211
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吾何知万物本始皆禀于道,道必度閲之,令达其生成用然哉?答云:‘以此甚精、甚信,凡今万物皆稟生成,故知之尔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、乙本并皆损掩。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其脆也,易判也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其脆也易判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,惟“脆”校为“脃”,即古“脆”字。《说文》无“脆”字,有...
0399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他人从未言及,疑俞氏所见之本,乃偶然之笔误,未可据以为证也。李霖《道德真经取善集》引王注作‘尚不以兵强天下’;吴澄《道德真经注》引王注作‘尚不...
0435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以其无争’;是成、荣并作‘无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詘’,吕等作‘屈’。”
0385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本章的主旨在于说明“无”的妙用,所以河上公本标章题为“无用”。《老子》以“无”的妙用為出发点来立论,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“有”、“无”的依存关系,所以应以“當其无”断句。高明...
02613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作‘毒蟲虺蛇不螫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氏、马氏、古棣之说非也,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“字”上并无“强”字。古人為求上下一律,即因下句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而在本句“字”上增一“强”字,而致误。“字”、“名”义不相同...
03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