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何謂寵辱’。范、彭、臧疏、赵、吴并作‘何謂寵辱’。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何謂寵辱’。成疏曰:‘何者為得寵心驚喜,...
03511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享’,李‘享’与‘饗’同。陆音烹,今不取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天下柔弱莫過於水',王弼作'天下莫柔弱於水'。御注、王弼'强'下有'者'字,'先'作'勝'。河上亦有'者'字,作'莫之能勝',高翻作'莫之能爽'。'
03610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事”作“器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壬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能”下有“為民”二字,作“故能為民成器長”。潘静观本、陈象古本、李道纯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...
03312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7_王卡
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两‘缺缺’并作‘缺缺’,《意林》、《治要》、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、强本、《集注》本(即王雱本)均作‘缺缺’,今从道藏本改作‘缺...
0496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0485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'按:作'不'为是。'
0548

《老子》41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作“天象无刑”,“天”乃“大”的误写,“刑”则“形”之聲借。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校改。
0247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8_钱大昕

钱大昕云:“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;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石本(景龙碑)但云:‘是以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此类皆远胜他本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用兵应敌,是非求勝,能如此者,胜不恃强,故云果则勿强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,而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六朝残卷无第二、第四‘殺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殺’作‘煞’,‘而’作‘夫’,无第四‘殺’字,(卷子成疏)‘斵’作‘斲’,馆本...
0475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司马光‘驕’作‘憍’,非。”
0355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出生入死’,《吕氏春秋·情欲篇》高注引与此同。《庄子》‘万物皆出生机,皆入于机;’又‘其出不忻,其入不拒;’又‘有乎出,有乎入,入出而无见其形;’皆出生入死之说。...
05215
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而不争’,‘争’,争斗。注同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此其’,古本作‘是其’。‘非乎’,古本作‘非歟’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五句‘修之’下,河上、王弼本皆有‘於’字,帛书乙本无‘於’字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盖原文如此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戰’,傅本作‘正’。‘正’读为征,征、守义亦相对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无為、好静、无欲,皆无事也。既无所事,何必致天下之向附,而民自然而化,自然而正,自然而富,自然而樸。其效如此,是以之取天下而有余也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功述身芮,天□□□”,前句“遂”假作“述”(二字上古皆为物部字),“退”假作“芮”(“退”【t‘uet】,透纽物部;“芮”【nǐwāt】,日纽月部;物部【et】和月部【a...
04510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悶悶’。林、苏、葛作‘醇醇’,吕、赵作‘淳淳’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3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一无‘而’字,一作‘而王處一焉’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3_石田羊一郎

石田羊一郎云:“王弼此下无注,经文恐有脱误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樸雖小,天下不敢臣’,一无‘樸雖小’,古本作‘莫能臣’也。”又云:“以其未彫未琢,故谓之‘樸’。以其曰希曰微,故谓之‘小’。···一为萬主,而萬为之賓,又孰有臣樸者哉?...
05211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5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人之道’,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道則與天道反,世俗之人損贫以奉富,夺弱以益强也。”
05610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6_陈柱

陈柱云:“句中‘也’字一本无。柱按:有者是也,‘也’字即‘施’字之假字,或‘施’之坏体,即上‘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’之‘施’;‘非道也哉’,谓盜竽即盗之施者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9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无‘一’字,下句又以‘谓’起,苏辙曰:‘致之言极也。’高亨曰:‘致,犹推也,推而言之如下文也。’如此,‘其致之也’,似是启下,非总上,高说是。‘一’字当属衍文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非道也哉’,李如字。兴叹之辞,非助语。司马上有‘盗誇’字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容,通也,圣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‘五曰思,思曰睿,睿作聖。’《洪范·五行传》:‘睿作容。’郑注:‘容当为睿,睿,通也。’愚謂‘容’本有通义,不烦改字也。《管子·大匡篇...
05612
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2_韩非子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智士儉用其财则家富,圣人爱寳其神则精盛,人君重戰其卒则民众,民众则国廣,是以举之曰:‘儉,故能廣。’”王弼注云:“节儉爱费,天下不匮,故能廣也。”水海按:“廣...
04410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朝甚除’,‘除’借为污,犹杇之作塗也。诸家以除治解之,非也。‘倉其虚’,‘虚’借为虧,《说文》:‘虧,气损也。’或借为空。”
04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