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或嬴’,各本作‘或赢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故有无相生’,龙兴碑无‘故’字。傅奕、古本‘相’上并有‘之’字。‘倾’,不平也。‘生’、‘成’、‘形’、‘傾’、‘和’、‘隨’,皆以喻美惡、善不善相形而有。”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靓勝炅”,乙本损掩。靓,与“静”、“靖”音同。洪兴祖《楚辞补注》注《九辩》“靚杪秋之遥夜兮”云:“靓,音静。”聂石樵《楚辞新注》云:“靓,读為靖,……《文选·思玄...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引作‘故君子去泰、去甚’。‘甚’字河上注谓‘贪淫声色’,是也。《说文》‘甚,尤安樂也,从甘从匹。匹,耦也。’朱骏声曰:‘按甘者饮食,匹者男女,人之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玉蟾、磻溪、经幢、赵写本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范谓杨孚、王弼同古本,则王确作‘不為始’。成疏曰:‘始,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不為始’。伦按:当依王弼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...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喻老》引句末有‘矣’字。罗卷‘戎’作‘我’,讹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人君者无道,则内暴虐其民,而外侵欺其邻国。内暴虐则民产绝,外侵欺则兵数起。民产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還’,《释文》‘音旋’,范应元云:‘還,句缘切;经史旋、還通。’按:‘其事好還’,謂兵凶戰危,反自为祸也。”又云:“按:《汉书·严助传》引《老子》‘焉’作‘之’。師古...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不貴貨,使民不盗”,虽可与上两句对称,但老子為文,未必尽求骈偶。“難得之貨”四字连用,六十四章、十二章皆有成例。又二十七章王弼注:“不贵難得之貨则民不為盗”,即引此章经文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咎,殃咎也。夫贪冒之雄,欲心增侈,得之不已,而又求之,非道得之,则不旋踵自招殃咎,不亦宜乎?可欲,谓欲而未得,初起贪心,罪轻於禍,不知足者,得而更须,禍重於罪。莫甚於...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果而勿矜’以下五‘而’字,当读如‘於’字。人方果於彼,我独果於此也。‘矜’,自恃也。‘伐’,夸大也。‘驕’,恣肆也。”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四‘其’字,皆指民言。‘虚其心’者,使民无知无欲也。‘实其腹’者,使民无饥也。‘弱其志’者,使民不争、不盗、不乱而无為也。‘强其骨’者,使民体力坚实也。”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故不出户闚牖,而可知也;’七十章王注:‘可不出户闚牖而知;’疑王本‘見’作‘知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楚庄王曰:‘其为先君宫,告成事而已,武非吾功也。’此即‘果而勿强’也。用兵而寓於不得已,是视勝犹不勝,不以兵强於天下者也。蒋锡昌误解《老子》,謂‘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又不盈’,‘沖’,虚也,和也。谓此道虚通而用之又不盈,以其无形也。苏曰:‘夫道沖,然至无耳,然以之适众有,虽天地之大,山川之广,无所不偏,以其无形,故似不...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明”虽通“名”,但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名”,而不作“明”。“名”、“成”(见下句)为韵107德篇校笺译评(二字皆入耕部);所以,不必改“名”为“明”。 又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“...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佳’字,傅奕本作‘美’,室町本作‘飾’。宋翔凤曰:‘夫佳兵者不祥之器,按佳兵当是作兵,《大戴礼记·用兵篇》曰:用兵者其由不祥乎!又,公曰:蚩尤作兵與?子曰:否。蚩尤庶...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紛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又損之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之’字。”按: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后无“之”字,而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号、S三九二六号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“又損”后有“之”字。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‘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’二语,必系注文,盖以‘非君子之器’,释上‘不祥之器’也。本文当作‘兵者不得已而用之’。‘兵者’以下九字均系衍文。”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室町本‘誰’上有‘其’字,下有‘之’字。无‘之’字是也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吾不知誰子’即吾不知誰似也,语意已足。此段意谓神耶地耶?此世所称生杀之主,而...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“足”作“可”,为误。又,《庄子·天道篇》云:“夫帝王之德,以天地為宗,以道德為主,以无為為常。无為也,则用天下而有余;有為也,则為天下用而不足。故古之人贵夫无...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‘是樂殺人’,按:《永樂大典》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5_姚鼐
姚鼐云:“‘虚而不屈’,改‘掘’字从王辅嗣本。”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部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两“信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”。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第一‘信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9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左阳而生則吉,故吉事尚左。右阴而殺則凶,故凶事尚右。《礼记·檀弓》曰:‘夫子与門人立拱而尚右。二三子亦尚右。夫子曰:二三子之嗜学也,我則有姊之喪故也。二三子复尚左。’...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玄牝之門,是胃□地之根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损掩;帛书乙本除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之外,其他字同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武内敦甲本、景龙本、御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6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甲本作‘’,乙本作‘欱’,‘欱’、‘’当是‘翕’的古异体字。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本)作‘惵惵’,伪河上注传本有的作‘怵怵’,有的作‘淡淡’(见陆德明《释文》)。”水海...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古本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故能長生”是。下文“不以其无私與?故能成其私”,以之为例,则此处应作“長生”,不应作“長久”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说天地長生久寿,以喻教人也。天地所以独長且...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根据本文“執生”之旨,王弼之说为是。《韩非子》等人的“从生到死”说不合老旨,故不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