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成功”,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馆本、卷子成疏等正同此,《老子》原本当如此二字。此二句与第二章文字有异,当為原文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為德施惠,不恃望其报也。功...
04912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譣之帛书乙本,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失”而不作“天”。高说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失谓任己而失人也。同於失者,所為与失同也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“卅”;乙本作“卅福同一轂”。福,应作“幅(简作辐)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幅(简作辐)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傅奕本...
0375
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09_卢文弨

卢文弨云:“今作‘恬惔’,易州石刻同。《说文》:‘惔,忧也。’非此。‘恢’亦形近而误。”
0269
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04114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阴阳运行,功成者退,天之道也。人当效天,故自古及今,功成名遂而身不退者,祸每及之。老子之言,万世龟鉴,如张子房者,乃合天之道也。苏曰:‘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,四时之运,功...
0366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所居,楚朸生之”,损掩“其事好還,師之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“棘”作“朸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订为“棘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荆棘生焉...
0579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長’,林云:或以音韵‘之’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主’,范同此,各本作‘君’。成疏曰:‘君,天子也。’臧疏引顾欢曰:‘君,主也。’是顾、成亦作‘君’。臧疏引蔡子晃曰:‘事以无事为主。’则蔡作‘主’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上句前应有“故”字。此两句及下四句,是承上文“知道之士”“塞说”、“閉門”、“和光”、“同塵”、“銼鋭”、“解紛”而言,当有“故”也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龙本等本有“故”字...
04414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嶰’,甲本作‘解’,乙本作‘懈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徑’。徑,小路也。意谓大道非常平坦,而民好走小路。上下文义通。作‘解’与‘懈’,文义不通。甲本释文注:解疑读为嶰,指山...
03113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受國不祥',河上、高翻'國'下有'之'字。'
03915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大丈夫,君子也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忠信之厚,而不處其薄;處其道之實,而不處其華。盖知仁義禮其末必至于亂,不如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0308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见王本作‘判’,‘判’、‘散’为韵,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其脆易破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破’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道出言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道之出口’,傅奕作‘道之出言’,下‘視’、‘聽’、‘用’三句各本皆有‘之’字。”
0799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爵”,严遵本、傅奕本、敦煌己本等皆作“爵”,正与帛书乙本相合。“莫之爵”,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译为“没有谁”。“之”,代“道德”,作前置宾语。“爵”,...
0297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2_吴澄

吴澄云:“此两者,謂‘道’与‘德’。同者,‘道’即‘德’,‘德’即‘道’也。玄者,幽昧不可测知之意。‘德’自‘道’中出而異其名,故不謂之‘道’而謂之‘德’。虽異其名,然‘德’与‘道...
0348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筋’,馆本作‘’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静’与‘瀞’字同,《楚辞》‘收潦而水清’,注作‘瀞’。《说文》:‘瀞,从水静声。’”
04310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樸’,谓木质,未斲為器。此章之意,欲自常德,而反本復始,以歸於太初之道。...曰‘无極’,曰‘樸’,皆以喻太初之道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江海处众流之下,百川委输,故曰下流。施之于人,是谦德也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六朝残卷作‘牝常以静勝其牡,以其静為下’。‘靖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彭’,各本作‘静’,下同。张之象‘牡’误作‘牝’。卷子成疏无‘以其...
0376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6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河上公本‘貞’作‘正’。注云:‘為天下平正。’念孙按:《尔雅》曰:‘正,长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君守篇》‘可以為天下正’。高注曰:‘正,主也。’‘為天下正’,犹《洪范》言‘...
0301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直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并作‘正’。”
0479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‘我者希則’四字,而注中有之。”水海按:玄宗注云:“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。”
05014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此两者同,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’十二字,范本无。”水海按:上海涵芬楼《续古逸丛书》影印范应元本则有此十二字。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刊范应元本缺此十二字。
0436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有大患’,各本句末有‘者’字;两‘我’字,各本作‘吾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’;傅奕、王氏引刑州本,皆作‘非道’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居止安住之地,謂之所。人能得其所,如鱼得水,似鸟歸巢,动静合宜,身心快樂,此即是止于至善之地也。渐渐进修,可以同天地而不巧,岂非长久乎!”
0525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8_曹道真

曹道真云:“水行则用舟,陆行则用輿,今既樂其土,不迁、弗遠徙而就利,民不相往來,故无用大國,不侵小國,守土,介胄、戈矛,不战安用?”
052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