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顾本引《节解》曰:‘谓天地人神靈水泉萬物各共一以成,故曰:其致之也。’则《节解》作‘其致之也’,与敦煌戊本同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作‘兮’是也。马谓‘豫’、‘與’通用,是也。其本字当為‘趣’。《说文》:‘趣,安行也。’(又《说文》:‘礜,趋步也。譽,譽譽,马行徐而疾也。’‘趣’、‘’、‘鸒’音义相近...
04413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河、王、傅、范本‘人’下均有‘者’字,《周易集解》‘坤’下虞翻引此句亦有‘者’字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1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謂果而不强’,应从帛书。这一句是总结前四句的。这五句的意思是说:勝利了不要骄帛书老子校笺译评842傲,勝利了不要夸耀,勝利了不要剋伐自己,勝利是不得已,这就叫做‘果而不...
04715
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据上文“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”,此处当应作“愛以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”,帛书本似于“愛以身”后省一“於”字。明世德堂本《庄子》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“於”字。“...
05211
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禍”作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禍”。帛书乙本,无“禍,福之所倚”一句,“福,禍之所伏”损掩“禍”一字;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禍,福之所倚;福,禍之所伏’...
0436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此句自文谊求之,应属上章,乃‘絶聖棄智,····絶仁棄義,··絶巧棄利’一段文字之总结也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谓唐张君相《三十家老子注》以‘絶學无憂’一句,附‘絶聖...
0377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層’,敦煌庚本作‘成’,辛本作‘重’,壬本作‘曾’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不敢以取强’,景龙本、敦煌本均无‘敢’字。景福本句末有‘焉’字。”
0359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4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善者可以继道而未足以尽道,故上善之人若水矣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作“大國□□□□”,“邦”作“國”,损掩“者下流也”四字,今从甲本。景福本、司马光本皆“邦”作“國”,无“者”字和“也”字,谓“大國下流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...
027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8_谭献

谭献云:“予以為‘偏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’三句注文误入。‘言以喪禮處之’句,易州石刻及《御览》引皆无。”
0505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云:‘既崔氏之臣曰:与我其拱璧,吾献其柩。’杜注:‘崔氏大璧。’《正义》:‘拱,谓合两手也。此璧两手共抱之,故为大璧。’据此,则王注谓为‘拱抱...
0429

《老子》76_03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’下皆有‘曰’字,敦煌庚本与之同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’,顾本作‘夫’。按:‘故’、‘夫’与‘故曰’词义不同。《周髀算经》赵爽注:‘故者,申事之辞。’可...
02811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气象之大者,莫大乎乾元,故先标之为得一之首。纯阳之气由得一,故能穹窿广覆,资始萬物尔。形质之大者,莫大乎坤仪,纯阴之质,由得一故,故能旁礴厚载,资生萬物尔。”
05515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臧疏、张之象作‘是謂復命’。检弼注曰:‘歸根则静,故曰静;静則復命,故曰復命也。’则王亦同此(‘静曰復命’),今本殆后人依他本改之也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‘竭’,讹作‘渴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2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明者,心之内光慧照;白者,心之本体素存。盖以虚能生明,静能生白。虚静明白,方可谓明白四達也。四達者,通達无碍之义。无知,即是不有情识,湛然纯一之妙。人心之本体,原自虚明...
05414
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絶民’,各本作‘絶仁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絶民”之“民”字涉及上下文“民”字而误。
0429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其说是,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欲不欲”。“欲不欲”与“无欲”旨义虽通,但略有别。“欲不欲”从字面上讲,前“欲”,义为“要”,即与《玉篇》所谓“愿也”义通,属能愿动词。“不欲”即...
05013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“其”后误脱一“鋭(简作锐)”字;第二、三句同此;第四句作“同□□”,损掩“其塵”二字。帛书乙本第一句“鋭”假作“兑”(上古二字皆为月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...
05111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8_姚鼐

姚鼐云:“‘乘乘兮’,‘儽儽’入韵,王本是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萬物之奥也’,‘奥’,李乌报切,言道体无外而万物资给于奥中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清源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12_严復

严復云:“验于诸或之中,知其不善者皆由于‘甚’、‘奢’、‘泰’,足以去之。”
04213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似皆有误。《文选》鲍照《代君子有所思行》注引《老子》云:‘人之生生之厚,動皆之死地,十有三。’所引似为可据。盖以‘人之生生之厚’六字共为一句。《老...
0381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语,帛书甲本“輕(简作轻)”假作“巠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虞世南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...
0465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近’乃‘少’字之误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篇》云:‘不出於门户,而天下治者,其惟知反於己身者乎?’《论人篇》云:‘太上反诸己,其次求诸人。其索之彌遠者,其推之彌疏;其求之彌...
0565
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同王弼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帛书甲本作“知其日,守其辱,為天下浴”,“日”,上古為日纽质部【nǐět】;通行本的“榮(简作荣)”,《广韵》谓“永兵切”,上古当為匣纽耕部【xǐwen】(王力《古...
03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