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滋兮其若谷’,‘’,通行本作‘廣’,或作‘曠’。按此字当是从水,莊声。窃疑是‘涵’或‘涵’之借字。谷罕能言‘廣’或‘曠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不學而能者,自然也。喻於學者過也。故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所過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於’,甲、乙本皆缺此字,通行本、傅奕本皆有。今据补。”
《老子》3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則范见王本作‘萬物歸之而不知主’,当据改正。十章弼注:‘凡言玄德,皆有德而不知其主;’四十二章弼注:‘故萬物之生,吾知其主;’一則曰‘不知其主’,一則...
《老子》16_08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通行本删去经文“妄”字欠妥,当补。高说是。然帛书甲本作“”,而不作“妄”。“”(máng),同茫,暗昧,引申为茫然无知、昏昧无知。乙本作“芒”,则为“茫”的古字。《庄子·盗跖...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彼’谓禮義也,‘此’谓道德也,圣人去禮義之浮華,取道德之厚實,故云‘去彼取此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道先天地而生,即為天下萬物之母。道為母,萬物為子。既因物之所从生以得其母,亦因道之所以生者以知其子。萬物為道之子,道以无為,使各遂其生。我守无為之道,萬物恃我而生而不辞,...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归之自然也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言道之深大。人聞道之言,乃更不如樂與餌,应时感悦人心也。樂與餌则能令過客止,而道之出言,淡然无味。視之不足見,则不足以悦其目;聽之不足聞,则不足以娱其耳。若无所中然,乃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四句‘有’字上,帛书甲本皆有‘案’字,乙本则作‘安’,皆语词。今本无之,不害意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貞’,或作‘正’,古字通用。王氏《读书杂志》谓此‘貞’为借字,似未尽然。《周易》:‘貞胜者也。’韩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。’王弼《周易略例》:‘制天下之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4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,其中加‘不足’二字者,非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大制天下者,其道纯而不離,犹樸全而无割也。”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赵孟頫本下‘已’字作‘矣’,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按:元延祐三年赵松雪书《道德经》石刻(今存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)皆作“已”,谓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...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成疏:‘诸本言駐;駐,立也;’是成作‘駐’。··按:‘駐’盖与‘注’通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‘以瓦注者巧。’《释文》引李注:‘注,击也。’‘駐’、‘注’均为‘投’之假。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純純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沌沌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3_梁启雄
梁启雄《韩子浅解》云:“德是人性以内的东西,得是从外界得来的东西。据下句‘言其神不淫于外’,和上句‘得者外也’,下‘德’字借為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42_05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患’,各本作‘惡’,疑此讹。易州、臧疏引‘穀’并作‘轂’,馆本作‘整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河上作‘乃可以託於天下’;王弼作‘若可託天下’;《大典》作‘乃可以託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···按弼注‘蔽,覆盖也’,当与河上同。”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成玄英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疏、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引首二句并同·.··疑‘味’字乃‘知’字倒植而误。‘知无知’,即七十一章‘知不知上’之旨。”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如春登臺’,司马、五注、叶、邵并作‘如春登臺’。”水海按:司马光本、邵若愚本等本作“如登春臺”,彭氏谓作“如春登臺”,当为笔误,今据改。马叙伦引以误传误。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···若此(指《韩非子·解老》对四句的释文),就其联系性而言,则如韩引句有双‘失’字;就其区别性而言,则如众本句只一‘失’字;谊皆可通,两義并长。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此节附注校语云:‘明皇、王弼二本命并作爵。’各王注本均误录作弼注,殿本亦如此。纪昀曰:‘按此句,疑命字下原校语,误作弼注。’按纪说是也。道藏张...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仁義顺乎自然,孝慈根于天性,皆不能有意强為,强為则失其真,浸假而天下皆假仁義之名以行其私焉。《史记·鲁仲连列传》:‘昔者齐威王尝為仁義矣,率天下诸侯而朝周。’夫仁義...
《老子》20_07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(衆人)有为,动生情欲,熙熙逐境,役役终身,如馁夫之临享太牢,恣贪滋味,冶容之春臺登望,动生爱著。春臺所以为爱著者,谓其卉木滋荣,禽鸟鸣匹,阳和陶然,易淫荡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上文‘天无以清’,‘地无以寧’,‘神无以靈’,‘谷无以盈’,‘萬物无以生’,均承上‘以清’、‘以寧’、‘以靈’、‘以盈’、‘以生’言,惟此句‘无以貴高’,与上‘以為...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一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貴以賤為本’,司马‘以’上有必字。”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王说是也。然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书之所谓大道者,端道也。(伦按:端借为褍,《说文》曰:衣正幅也。)所谓貌施也者,邪道也。所谓徑大也者(大为道误,王先慎谓衍字,非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