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教,无為之益”,损掩“言之”二字,今据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校补;帛书乙本只残留语首一“不”字,余尽损掩。其他诸本并同此两语句。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□,□民不”,损掩“見可欲”和“使”四字,“”為“亂”之省文;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亂”省作“”,《乙本释文》径直作“亂”(简化为“乱”)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...
《老子》53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王念孙说甚是也。“施”读为“迪”,训“邪”(即指“邪道”),钱大昕则徑直释云:“‘施’,古音斜字。《史记·贾生列传》‘庚子日施兮’,《汉书》作‘斜’。‘斜’、‘邪’音义同也...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作“鎮之以无名之樸”為是,帛书本出土,即证高亨之说甚确。然下句不作“夫亦將无欲”,而作“夫將不辱”。以帛书甲本、乙本重文验之,则甲本為“夫將不=辱=以情”,乙本為“夫將不=辱=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8_黄茂材
黄茂材云:“真常之道,大无不包,知之者必有容宇宙之量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大上’,‘大’音太。王云:‘太上謂大人也。’顾云:‘太古上德之人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0_王昶
王昶云:“‘沌沌兮’,开元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吾何知万物本始皆禀于道,道必度閲之,令达其生成用然哉?答云:‘以此甚精、甚信,凡今万物皆稟生成,故知之尔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故成全’,各本作‘誠全’,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失者,同於失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失者,失者同於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,王弼无‘出’字、二‘於’字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引同此,《道应训》引同河上。”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6_古棣
古棣云:“以有‘之’字于文为长。‘聖人之在天下也’,即圣人的治理天下,此处‘在’字训‘治’,但有其特殊性,即包含有不干涉的意思,似為老庄学派专门用语。《庄子·外篇》有《在宥篇》,‘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私邪’,河上直云‘以其无私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前句损掩“餌(简作饵)”字,后句同此。今从甲本。吕惠卿本“與(简作与)”作“於(今作于)”,“格”作“客”,谓“樂於餌,過客止”。想尔本“樂(简作乐)”连上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“祆”、“祦”、“訞”、“妖”,皆为异体字。“祆”,《集韵·宥韵》:“祦,《说文》:‘地反物为祺。’或省,通作‘妖’。”《荀子·天论篇》“袄怪不能使之凶”,杨柳桥诂:“陆德...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柰卷‘寡’误作‘寘’,赵写无下‘必’字。‘輕諾’二句,或亦注文误入经文者也,或别章文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经训堂刊傅奕本“吾”作“我”,“欲獨”作“獨欲”,谓“我獨欲異於人,而貴食母”。想尔本、遂州本“吾”作“我”,无“欲”后“獨”字,谓“我欲異於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六朝残卷、磻溪、柰卷、卷子成疏‘狎’并作‘狹’。‘狎’、‘狭’声同谈类,故得相通。‘狎’、‘狹’二字并借为‘柙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柙,槛也。’或借为‘匣’,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全引此章,独无‘樸散則為器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作“兮”是,作“乎”则为误也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道淵深不可知,似为萬物之宗祖。”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作“及亓有事也,□□足以取天□□”,“足以”前损掩“又不”二字,“取天”后损掩“下矣”两字,今据傅奕本校补。傅奕本无前句的“也”字,作“及其有事,又不...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劌’,劌,居卫反,河上作‘害’,伤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,‘曰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··故功成事遂,百姓不知帝力,皆曰我自然,此乃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下之難事’、‘天下之大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无‘而’字,下五句同。”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5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盖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故静為君,而常处于下,则足以勝牡矣。故曰‘以静勝牡,以静为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4_王安石
王安石注云:“‘絶聖棄智,民利百倍’,所以返樸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’谓营為也。‘執’谓執著也。言人不能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,而更有所营為於性分之外,執著於尘境之中,故必祸敗而失亡也。聖人无為安静,故素分成全而无敗,虚忘无執,故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1_张煦
张煦云:“吕作‘純純兮’。吕无‘皆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