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0378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8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‘智惠出,有大僞’。按:‘惠’当作‘慧’。《释文》本作‘知慧’,《说文》:‘惠,仁也,从心从重;’‘慧,儇也,从心彗声;’‘惠’、‘慧’不同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‘好行小...
0428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吴无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’至此六句。‘猶’,六朝残卷、磻溪、赵写、彭耜作‘由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易氏、蒋氏之说至确,帛书本即作“美與惡,其相去何若”。今通行本“美”作“善”者,乃形近而讹。 又,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顺意为美,逆心为惡。违顺既空,美惡安奇(寄)?且唯、阿出...
0288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7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飂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漂’,《永乐大典》‘无’下有‘所’字,(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)”
0398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伯’绝句,河上本。”水海按:强思齐本河上公注引经文云:“使民有什伯”,是古河上公本与今河上公本不同。于“伯”字绝句,则与帛书等本殊异。
0548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两‘處’字作‘居’。”
0408
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侯王自謂孤、寡、不穀’,‘謂’,一作‘稱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5_王念孙

王念孙云:“‘大笑之’,本作‘大而笑之’,犹言迂而笑之也。《牟子》引《老子》正作‘大而笑之’。《抱朴子·微旨篇》亦云‘大而笑之,其来久矣。’是牟、葛所见本皆作‘大而笑之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聖人心虽凝寂,教则流通,故常用善能以救人,必令释然而达解。大慈平等,无所偏隔,凡是于人,尽皆善诱,故云‘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。”
0278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長’,林云:或以音韵‘之’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引作‘執者失也’。”
0388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两者,謂‘可道’、‘可名’,‘无名’、‘有名’,‘无欲’、‘有欲’,各自其两,故云‘两者’。”注云:“如上两者,皆本于道,故云同也。动出应用,随用立名,则名異矣。出则...
0338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之器’,一无此二字。”
0478

《老子》31_04_校笺_05_中井履轩

中井履轩云:“古人皆貴右,故下降曰左迁,殊无貴左之证,至汉犹然。及其后官貴左者,自五胡猾夏始也。胡则貴左,其俗云。”(《老子雕题》)
0308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无“其”字,“誰”字损掩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皆无“也”字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苏辙本、林希...
0478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橐蘥’,御注作‘橐籥’,河上、王弼末有‘乎’字。”
0398
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是以吉事□□,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上左”二字,后句全损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(唐)李荣本、白文本、司马光本、林希逸...
0268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作“□小曰□”,“小”前的“見”字、“曰”后的“明”字皆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同此。帛书乙本前句同此;后句作“守□□强”,损掩“柔曰”二字,《乙本释文》...
0308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足’,当依河上公注训‘得’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‘百官皆足;’郑注亦训‘足’为‘得’。···下‘用之不足既’之‘足’,各本作‘可’,与上二句不一律,盖浅人不知‘足’可训‘得...
0428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4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按旧钞河上本作‘何謂寵辱?寵為上,辱為下’;诸王弼本作‘何謂寵辱若驚?宠為下’。虽然陆氏惟注‘河上本无若驚二字’耳。今本王本‘寵’字下‘為’字之上,当脱去‘為上辱’三...
0518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民多利器,國家滋昏’,傅奕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皆如此,帛书亦同,唯甲本‘國’作‘邦’。唐人本,‘民’字多作‘人’,当是避李世民讳而改。‘利器’的‘器’即生产工具,‘利器...
0388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功成事遂”与“成功遂事”意思相同。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功遂事”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即同此。“成”:完成,成就,动词,带宾语。《说文·戊部》:“成,...
0538
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罗卷及《治要》引无‘是以’二字,《文子·符言篇》‘无為’句在‘无執’句下。···吴移此文(指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,无為故无敗,无執故无失’)至下文‘則无敗事矣’...
0388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之上而民弗重,處其前而民不害也’,按:六朝残卷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其’字、‘也’字。卷子成疏无‘聖人’二字。‘不’字赵写作‘弗’,馆本同此。《淮...
0468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持而寳之’,御注作‘保而持之’,高翿同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无‘以’字。”
0568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5_马其昶

马其昶云:“‘極’字疑在‘古之’二字上。《周易》郑注:‘三極,三才也。’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,以人相天,故曰:‘是謂配天極。’‘古之用兵者有言’,與‘古之善為士者’、‘古之善為道...
0508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本疑作‘常使民心无欲无惑’。按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‘不尚賢能,則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則民不為盗;不見可欲,則民心不亂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。’皆引此章也。”
04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