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当有发语词“夫”,以承上问,并提示下语,表示议论开始。无“夫”字者,盖因上衍“以此”这样的回答提示语,则去之也。“镾”,则为“彌(今简为弥)”之异体(《说文·長部》:“镾,...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馆本、罗卷、易州、《经幢》、潘‘能’字并作‘以’。河上注曰:‘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。’则河上作‘能知’。弼注曰:‘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。’则王本作‘以知’。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柰卷、河上并作‘法物’,楼正、傅、范、王羲之并作‘法令’。作‘法令’是也,‘法物’无义。强本成疏‘法物犹法令’,知‘法令’义优。···‘物’字盖涉上文‘奇物’...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9_奚侗
奚侗云:“‘容’借作‘颂’,谓颂仪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2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无事者,不劳民力,不贵难得之货,不纵可欲之情。私念所起谓之欲。樸者,心之浑厚。以无欲修之于己,即以无欲教之于民。”
《老子》15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客”,“嚴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作“呵”;乙本作“嚴呵亓若客”,“兮”时译作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王贞本、司马光本、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6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御览》四百五十九《说苑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得其所利,必虑其所害;乐其所乐,必顾其败。人为善者,天报以福;人为不善者,天报以禍。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’按所引疑系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樸’,普角反。又作‘朴’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9_徐仁甫
徐仁甫云:“按:‘其无正’之‘正’,当读为‘定’。《周礼·宰夫》:‘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。’注:‘正’犹‘定’也。《玉篇》:‘正,定也。’《尔雅·释天》注:‘定,正也。’本书三十七章...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9_培真
培真云:“‘妝呵其若浴’,文中的‘妝’字帛书甲本此字已残缺;帛书乙本抄為‘’,今查未见有此字,疑為‘妝’字的古写‘糚’的异体字,以形容修养生之道者本质的莫辨,因切全章文义,故改為‘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劌’,姑卫切,伤也。‘肆’,陈也。‘燿’,照之光也。是以聖人方正而不割截,清廉而不伤劌,端直而不陈设,光明而不炫燿。皆本自然,非有为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9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,并无‘孰能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0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情欲篇》:‘论早定,则知早嗇’。又《韩非子·解老》述下文‘早嗇’义曰:‘夫能嗇也,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。’又曰:‘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,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...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钱大昕曰:‘故能蔽不新成,石本作能弊復成,远胜他本。’是也。傅本作‘是以能敝而不成’,脱一‘新’字,與老子义相反。易说以‘敝則新’,证此文当作‘故能蔽而新成’,其说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4_河上公
河上公注曰:“國、身同也。母,道也。人能保身中之道,使精气不劳,五神不苦,则可以長久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寇、白、张嗣成、张之象、磻溪、唐写卷子残本作‘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’,范与此(傅奕本)同。彭、吴、臧疏、赵写作‘夫物芸芸,各歸其根’。馆本、易州作‘夫物云云,各歸其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当作“亨”,帛书《老子》乙本为是。陆德明谓“烹,不当加火”,则王弼本原作“亨”,与帛书本合,后人因误本妄改“亨”作“烹”,实非《老子》本字矣。孔广森云:“按:‘亨’、‘烹’...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知常曰明’,馆本无‘曰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、张嗣成作‘聖人亦不傷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聖人在位,不傷害人。’是河上有‘人’字,宋刊脱‘人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9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。’按:劳健《古本考》如此。诸本‘全’均作‘王’,盖自帛书已然。帛书乙本‘王’已模糊,甲本尚清楚。····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7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,一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:‘故太上,下知而有之。’亦作‘下知’。《韩非子》‘智’字当读‘知’,观其下文‘此言太上之下,民无说也’一语,可证。刘氏读‘知’为‘智’,非是。马氏一则...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一本亦作‘或下以聚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赵同开元(‘其次畏之侮之’)。”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葆”作“葆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寶(简作宝)”。按:《说文》无“葆”字,而有“葆(bǎo)”字,疑“葆”即“葆”之异体字,“葆”有“寶”义,“葆”通‘寶’,《史记·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由其貴言’,御注‘由’作‘猶’,河上公作‘猶兮’,王弼作‘悠兮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拱璧’,敦本作‘供之璧’,‘之’字恐衍。又,‘駟馬’作‘四馬’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8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智惠出,有大僞’。按:‘惠’当作‘慧’。《释文》本作‘知慧’,《说文》:‘惠,仁也,从心从重;’‘慧,儇也,从心彗声;’‘惠’、‘慧’不同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‘好行小...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此句是“為”字被动句。“為天下貴”,即被天下人所尊貴。因前文曾问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?”下面回答“不謂求以得,有罪以免與”的内容后,自然说“故為天下貴”,前后文有问有答,文...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聲”(為“聖”之音假,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无“而”字,“倍”假作“負(简作负)”(二字皆属并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“聖”省作“取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