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2_高亨

高亨云:“四十五章曰:‘清静為天下正’,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执一篇》:‘执一為天下正。’(高注:‘正,主也。’)《尊师篇》:‘有大势可以為天下正矣。’句法并与《老子》同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十九《知鍼石篇》杨上善注曰:‘萬物負陰抱陽,冲氣以為和,萬物尽从三氣而生,故人之形不离陰陽也;’语皆本此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。乙本作“物或亞□”,“恶(简作恶)”假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為影纽铎部,為同音假借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;句末损掩一“之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甲本...
03413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8_谭献

谭献云:“五十六章亦有‘挫其鋭’四句,疑羼误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常无欲,可名为小’。苏、林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逸本经文有“故”、“矣”二字;而注文云:“(道)湛然而无所欲,可谓之自小矣,故曰‘可名於小’。”据此...
03415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政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正’,古二字通用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之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遂州本两处“乃”字皆作“能”,“王”作“生”,謂“容能公,公能生”。景龙本、(唐)李荣本作“容能公,公能王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...
03412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太上’,陆、王弼‘太’作‘大’,音太。”
0349
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全损,今从甲本。吴澄本无此两句,他本则有。
0348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顾欢本“故”误為“政”,无“之”字,作“政令有所屬”。其他诸通行本皆无“之”字,作“故令有所屬”。
03411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7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吾强為之名曰大’,不当有‘吾’字,有‘吾’字与‘吾不知其名’意重,与上句‘强字之曰道’一律,也不应有‘吾’字。帛书的这个‘吾’字,显系衍文。古代人既有名,又有字,且互相...
0347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却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道,却走馬□糞”,前句损掩“天下有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以”字。今两本互校,得此两句。傅奕本“糞(简作粪)”作“播”,谓“天下有道,却走...
0349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不去’,苏作‘弗去’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第二十三章王弼注“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”,全引此章经文,古王弼本当作“淡兮其无味也”,同笔者校文。又,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兮”字。张松如、张舜徽即校为“兮”字。“兮”为《老...
03413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惟斯无味之味,无色之色,无声之声,无象之象,无体之体,其为用也,则无穷无尽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9_文子

《文子·上仁篇》云:“文子问:‘仁義禮何以為薄于道德也?’老子曰:‘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為義者必以取与明之;四海之内哀乐不能徧(遍),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。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,...
03414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為’下更有‘生’字。”
03413

《老子》10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生之畜之’,‘畜’许六切。畜,养本也。谓万物皆根于道而生,本于德而养,然生之不以為己有,為之而不恃其功,至于長成而不為之主,故万物各得其所而不知所以然而然,是谓玄德也...
03411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前两句作“視之不足見也,聽之不足聞也”,后一句作“用之不可既也”。古棣说大致不差。
0347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王弼有二‘焉’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9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遂本‘此三者言為’,景本‘此三者為’,敦本‘此三言為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谓其安未兆也;‘治之於未亂’,谓闭微脆也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河上‘乘乘’下有‘兮若’二字。王弼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。”
0348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景龙‘或’字作‘又’,谓‘道沖而用之,又不盈’。朱谦之谓景龙碑‘又’字作‘久’,误校。” 又,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引本书作‘盅’。诸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...
0346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作‘渾心’,罗卷作‘混其心’,各本作‘渾其心’。譣弼注曰:‘歙歙焉心无所主也,為天下渾心焉,意无所适莫也。’是王作‘歙歙焉,為天下渾心焉’。伦谓《老子》本文当作‘歙...
0347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无雌’当作‘為雌’。道藏王本及刘惟永所引王本均作‘為雌’,可证。王注:‘能為雌乎?’亦可证也。《庄子·天运篇》:‘正者,正也。其心以為不然者,天門弗开矣。’《释文》:...
034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8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,而不知无用之用也。···以此為譬,譬如天地有形也,人皆知天地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无大道。亦似人之有形,而人皆知人有用,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。是知‘...
03411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令’,力征反。‘所屬’,屬,之欲反,注同。”
0345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是以”与“故”义同。但此“是以”或“故”不是因果连词,而是发语词,即用在句首的语气词,裴学海《古书虚字集释》称“发端之词”,并举有书证。帛书乙本、敦煌戊本等有“曰”字,以...
03415
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功成而不居,夫惟不居,是以不去’。‘惟’字,宋河上、吴同此,各本作‘唯’。”
03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