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1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’。帛书乙本作‘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”无‘以此’二字。严、彭诸本亦无此二字,盖原文也,今据帛书删正。‘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’乃用反...
03912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’,馆本无‘而’字,下三句同。··‘疏’,赵、吴同此。各本作‘踈’。伦按:‘親疏’,疏字当作‘疑’,《说文》曰:‘疑,通也。从爻、从疋,疋亦声。’今通用‘疏...
0277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寧’字,《绩语堂碑录》因避清帝讳改为‘甯’。今据原碑文改正,下同。”
0289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15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持盈者,取喻盈满之器,恐有倾失之患。持盈之事,不止一端,如官极高品,富比陶朱,声色惟恐其不足,利禄惟恐其不长,终日防危虑险,小心之状,与持盈者何异?故持之于盈,不如已(...
0298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7_奚侗

奚侗云:“傅奕本‘能’下有‘如’字,乃增字以足其谊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能’下有‘无’字,盖涉‘无離’、‘无为’、‘无疵’、‘无知’等‘无’字而衍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引《老子》曰...
04511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2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常得乃足’,各本作‘常德’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王弼作‘夫亦將无欲’。”
06611
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14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莅’,临也。有道之君御天下,上下安于性命之情,不邀福,不稔祸,祈祷事绝,妖祥不兴,故其鬼不神。《庄子》云:‘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;’又云:‘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;’...
0318
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自勝者,□□”,损掩“强也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作“自朕者,强也”,“勝(简作胜)”假作“朕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“自勝者”从甲本,“强也”从乙本...
0429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8_古棣

古棣云:“这一段大意是:‘不从大门走出去,可以知天下。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,可以知天道。而出去的越遠,知道的东西就越少。’用‘不出於户’、‘不闚於牖’,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...
0469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8_詹剑峰

詹剑峰云:“根据现代的科学定律来理解老子所说‘獨立而不改···’的意义,这话是合乎科学定律的,是唯物主义的对世界的认识。因為混成之物(气)是‘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消散也不死不...
0388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二十七章王注,系约引此章,非《老子》原文也,阅其‘不尚賢’下增一‘能’字,三‘使’字皆改作‘則’,可知。易说非是。‘難得之’三字,当为《老子》经文。十二章:‘難得之...
0338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五语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彈而善謀”,前两语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中间两句同此;最后一句“繟然”作“彈”,无“然”字。按:“彈”为“行...
04413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牵’,与‘夸’同,奢也,夸张自大也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77_0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’,一作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’。”
05513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王弼注云:“听之不聞名曰‘希’。‘大音’,‘不可得聞之音也’。”“大音”,或者说“不可得聞之音”,即所谓“超聲”。据《国语·周语》载公元前519年将铸“无射”大钟,单穆公直谏...
0619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9_于思伯

于思伯云:“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作‘故禍莫憯於欲利’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·集解》引‘好静’句,及《老子列传·索隐》引‘无為’二句并同此(王弼本)。《汉书·曹参传》颜注引‘我无為民自化,我好静民自正’,并无两‘而’字。《...
03915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,牝不先动以求牡,牡常先动以求牝。动求者招损,静俟者受益,故曰:‘以静勝牡’。动求者居上,静俟者居下,故曰:‘以静為下’。或曰‘牝’字其一疑衍。...
03715
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有‘者’字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‘為學者日益,聞道者日損’,文义尤胜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多言數窮’,王云:‘理數也。’顾云:‘势也。’”
041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知’作‘智’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女以重之,餘生”,“女”為“安”之假借(上古“女”為泥纽鱼部字【nǐa】,“安”為影纽元部字【an】;鱼部【a】和歌部【ai】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通转;歌部【ai】和元部...
0526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處衆人之所惡’,古本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‘故幾於道’,叶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‘處’,上声。‘惡’,去声。‘幾’,平声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22_08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矜’作‘矝’,盖‘矜’之缺笔。案:‘矜’,借為‘兢’。《说文》:‘兢,竞也。读若矜。’古书矜夸字皆‘兢’之借。后同。”
0445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吴作‘昏昏’。馆本作‘昏’。成疏云:‘韬光匿耀,故若昏也。’则成作‘若昏’。赵写同。依下文例,当补一‘昬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11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谓上禮之君,其禮无上,故言‘上禮’。‘為之’者,言为禮制度,序威仪也。‘而莫之應’,言禮华盛实衰,饰伪烦多,动则离道,不可應也。‘則攘臂而仍之’,言禮烦多不可應,上下...
0499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(景龙)‘而作’,‘而’下原空一格,严臆增‘峻’字,御注泐。”
0508
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3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樂推而不厭’,此句‘厭’字及后‘无厭其所生,夫唯不厭’,御注作‘默’。前‘厭饮食,是以不厭’,御注作‘猒’。”水海按“默”同“猒”。《龙龛手镜·犬部》云:“默”,同“...
03313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张煦曰:‘吕慎作謹。’按:吕‘慎’作‘謹’者,避宋讳。彭、吴、赵写有‘矣’字,各本及《文选·赠文叔良诗》注、《赠刘琨诗》注、《杨武仲诔》注引均无。”
03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