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二本同作‘炊者不立’一句,似非偶然。帛书组读‘炊’字为‘吹’,谓为‘古导引术之动作’,言无实据,亦不足信。愚以为帛书‘炊者不立’,当从今本读作‘企者不立’。‘吹...
0349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慈”假作“兹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慈”,其他文字全同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林希逸本、释德清本、薛蕙本、张之象本及《韩...
04114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其在道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清源‘在’并作‘於’。苏又‘也’作‘者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舍”(shě),后来写作“捨”,是“捨”的古字。《广韵·马韵》谓:“舍”,同“捨”。《易经·贲》云:“舍车而徒。”《经典释文》谓:“舍,音捨。”《尚书·汤誓》云:“舍我穑事...
0535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枉則直’,李:‘枉’纡往切,屈也。叶‘直’,一作‘正’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以戰則勝’。”
0405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02512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用人,是胃天,古之極也”,两“謂”字皆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前无“配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’。乙本亦无‘之力’二字。此脱...
04015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(唐)李约本‘不自伐故有功’,在‘不自矜故長’句下。又《庄子·山木篇》:‘吾闻之大成之人曰:自伐者无功,功成者坠,名成者亏。孰能去功與名,而还與众人?’此即《老子》九章...
02515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陈鼓应说可参考。陈柱谓下“行”為“胻”之省,《玉篇》云:“胻,户当切,《说文》曰‘胫耑也’。”“行无行”则為虽然要行动,却像无胫腿可行一样。此备一说。下“行”,今音 háng。...
0495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古之所謂‘曲則全’者,豈虚言也哉?’第一句,帛书乙本缺‘則’字,作‘曲全’,显然是抄漏了。‘豈虚言也哉’,傅奕本、范应元本如此;河上公本、王弼本无‘也’字;想尔本作‘豈...
05212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成疏‘抗’作‘完’,‘若’字同此,无‘矣’字,馆本同此,无‘矣’字。白‘抗’作‘亢’。赵写无‘相’字。‘若’,各本作‘加’,罗卷作‘如’。成疏曰:‘若,当也;’...
0429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6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希,罕也。希言,即贵言之意。谓太上以自然之道化民,不為言语条教,故化成可久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70_04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05410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者’字。”
0457
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敦煌壬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...
0357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:“下德···德不及上德,故言下德也。不失德者,其德可见,其功可称也。以有名号及其身,故无德也。”
0339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4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‘德者,同於德’两‘德’字,皆当作‘得’,与下‘失者,同於失’相对。王注:‘得,少也。少則得,故曰得也。行得則与得同体,故曰同於得也。’注义作‘得’可证。‘德’、‘得...
05711
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’按:‘至’者碍止之义。言民不畏威,則君之威权碍止而不能通行也。正所以为人君用威者惊。下文云:‘无狭其所居,无厭其所生。’即明告以勿用威权矣。《说文...
0425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攘臂而仍之’,陆‘攘’若羊切,‘臂’必寐切,‘仍’作‘扔’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失亦得之’,文津作‘失亦失之’。”
0475
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見’,陆:贤遍切;李:显也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38_09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始’,亦作‘首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注:“有物之体,寂寥虚静,妙本湛然常寂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卷子、馆本、成疏、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易州碑本作“孰”,非作“熟”也,马实误校。
03113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4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去彼華薄,取此厚實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张之象刊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英伦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...
0527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作‘不漏’是也。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注、《魏书·景穆十二传》均引‘失’作‘漏’。《群书治要》引亦作‘漏’。‘漏’,《玉篇》‘力豆切,漏泄也’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‘朱弦...
0317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侯王”,与“正”字自谐句中韵也。又,作“正”是。正,為准则、标准之义。黄生《字诂》云:“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,以某月為岁首,盖准此以為标的,故曰正。犹言斗柄...
0505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天地之性人為贵,而王是人之主也,虽不职大,亦复為大,与三(指‘道’、‘天’、‘地’)匹,故曰‘王亦大’也。”
03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