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8_陈柱
陈柱云:“四‘民’字各本皆有‘而’字,罗振玉云‘景龙本无而字’。柱按:无‘而’字是也。‘為’、‘化’韵,‘静’、‘正’韵,‘事’、‘富’韵,‘欲’、‘朴’韵。”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人之□□,亦不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所畏”二字,后句损掩“可以不畏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今通行本前句同此,后句无“亦”字,无“以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初学记·江部》引作‘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无不受之,苟有所逆,众流不至者多矣’。《御览》六○引作‘以其善下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0_甲本释文
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牧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式’。《庄子·天道篇》记老聃言,有‘使天下无失其牧乎?’《逸周书·周祝》‘為天下者用牧’,注:‘牧,法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”,其主语皆为“吾言”,“甚易行”上不当有“吾事”二字,石田羊一郎说为非。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失,累多也。累多則失,故曰‘失’也。行失則与失同体,故曰‘同於失’也。”(此注陶鸿庆云:“此当云:‘失,累也。多則累,故曰失也。行累則与失同体,故曰同於失也。’‘累’,...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气象之大者,莫大乎乾元,故先标之为得一之首。纯阳之气由得一,故能穹窿广覆,资始萬物尔。形质之大者,莫大乎坤仪,纯阴之质,由得一故,故能旁礴厚载,资生萬物尔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竭’并作‘歇’。按:应作‘渴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言者无瑕謫’,古本。‘瑕’,玉病也,又过也。‘謫’音摘,罚也,责也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言事者,中节,故无过责。”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'吕'契'作'契',开元'人'作'民'。'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2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常’与‘尚’古通。《史记·卫绾传》(在《万石张叔列传》中)‘剑尚盛’,《汉书》‘尚’作‘常’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‘尚惮以危为安’,《贾子·宗首篇》‘尚’作‘常’,并其证也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其出彌遠’,‘彌’,古本作‘镾’,下同。《韩非子》‘遠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或不盈’,俞氏樾据唐景龙碑作‘久不盈’,非也。景龙碑作‘久’,乃‘又’之误;或读碑者谛视未真耳。古‘或’字通作‘有’,‘有’字通作‘又’,三字义本相同。此文作‘或’,...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应从帛书乙本作“聖人恒、无心”。今譣之河上公注:“聖人重改更,贵因循,若自无心。”可知河上公本原来亦作“聖人恒无心”。张舜徽、张松如二人之说是也。但张松如在今译本句时,把“...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多言數窮’,王云:‘理數也。’顾云:‘势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作“為雌”是也。纪昀校聚珍本《老子》亦云:“按王注义‘无’似作‘為’。”道藏王弼本、集唐字本、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王本经文亦作“為雌”,虞世南本亦作“為雌”,与帛书乙本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此义甚迂折,不切情理。这里的‘有’、‘无’,乃是接续上文言之,当属同谊。二‘之’字,于此可视作语中助词,无义;作代词,难通:‘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’...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彭耜本‘將欲奪之’,作‘將欲取之’。《吕氏春秋·行论篇》曰:‘《诗经》曰:將欲毁之,必重累之;將欲踣之,必高舉之。’亦與此词异谊同,疑亦为《老子》所出。”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驚’借为‘警’,《易》‘震驚百里。’郑注:‘驚之言警戒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1_陈柱
陈柱云:“老子所尚之‘柔弱’,盖謂其能变动者,其所贱之坚强,剛謂其不能变动者耳。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安以久之’,‘久’一作‘動’,一作‘安以久動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2_成玄英
成玄英云:“‘大國’即万乘之邦。‘郊’,郭外也,之往也。言大國虚容譬于江海,江海处众流之下,故百川竞注。大國用道谦柔,故万邦归往,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。‘郊’,本亦作‘交’字者,言大...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,于月反。”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3_王道
王道云:“‘行’,当作‘形’。‘贅形’,形之附贅者,骈拇之类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枉’,音往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用仁者為下’,各本‘仁’作‘人’。御注、王弼作‘為之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所谓‘天之道,损有餘而補不足’,这正是老子看到自然界的一切,都是统一的,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,又都具有同一性。例如,昼夜交替、暑往寒来等自然现象,从直观看来,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