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1_陈柱
陈柱云:“老子所尚之‘柔弱’,盖謂其能变动者,其所贱之坚强,剛謂其不能变动者耳。”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纂微‘身’字下有‘於’字。司马‘為天下’下添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2_俞樾
俞樾云:“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氣曰强。’按此下本有‘是故用其光,复归其明’二句,后人因已见于五十二章而删去之耳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0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示’,疑当训‘赐’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‘皇天隆物(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读隆为降。是也。),以示下民(王念孙云:示本作施,俗言之误。非也。)’,示义與此同。魚脱於淵则死,君失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10_吴澄
吴澄注:“天子之尊,四海之富,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。知道之人,愛惜貴重此身,不肯以之為天下。宁不有天下,而不轻用其身。夫惟如此,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。‘寄’,犹寄百里之命之寄;‘託’,...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其光,同亓整”,前句损掩“和”字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麈(简作尘)”假为“整”。乙本作“和亓光,同亓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星”即读为“塵”,今简化为“尘”...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愚而欲□,□□□之以无名之楃”,“化”假作“愚”,“欲”后损掩“作吾將闐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為“作吾將鎮”;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二字上古皆為屋部,属叠韵通假)...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三者’,一无‘此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故不可得親,不可得疎,不可得利,不可得害,不可得贵,不可得賤。’是荣无六‘而’字。”水海按:荣亦无第二句、第四句、第六句句首的“亦”字。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‘不’作‘无’。”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昧’,昧,梅对反。”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
刘韶军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》、唐玄宗《御制道德真经疏》作‘以政理國’,与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家不同(三家作‘以正治國’)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云:“在宥天下,...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说是也。苏辙云:“‘狀’,其著也;‘象’,其微也。‘无狀之狀,无象之象’,皆非无也。”吕惠卿云:“象者,疑於有物而非物也;物者,疑於无物而有物也。”此皆工於语言,形容...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天下多忌諱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叶无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以知古始,是胃□□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道紀”二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乙本同此二句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...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滋彰’,苏、曹‘彰’作‘章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惟不可测,故强為之容’,古本。惟其善能体道,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,渊深而不可測也。··夫惟不可測,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,谓下文也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7_老子乙本释文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释云:“‘我欲不欲而民自樸’,通行本无上‘欲’字。按严遵《指归》云:‘人主诚能欲不欲之欲’,王弼注云:‘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自樸也’,似其本皆原有,经后...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马说是也。趥亦徐行也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‘君子盖猶猶尔。’郑注:‘猶猶,疾舒之中。’《荀子·哀公篇》:‘猶然如将可及者。’杨注:‘猶然,舒迟之貌。’皆以‘猶’為‘趥’之例。...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禍”作“”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禍”。帛书乙本,无“禍,福之所倚”一句,“福,禍之所伏”损掩“禍”一字;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各本作‘禍,福之所倚;福,禍之所伏’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祦’,古本如此,与‘祆’同。左氏云:‘地反物為祺。’《说文》云:‘巧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臧疏无‘兮其’二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‘曠’作‘廣’,此句在‘混兮’句下,易州亦在‘混兮’句下。按:‘曠’当作‘廣’,《说文》:‘廣,殿之大屋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,当依帛书乙本无“聖人”二字。“方”,即《墨子·天志篇》“中吾矩者谓之方”之“方”,指矩形的直角。“割”,《尔雅·释言》云“裂也”,邢昺疏:“割,谓以刀裂之也。”《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安以久之’,‘久’一作‘動’,一作‘安以久動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‘惟’作‘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4_张煦
张煦云:“林作‘是以能蔽不新成’。吕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赵作‘故弊不新成’。苏、葛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‘可以有國’下疑当有‘之母’二字,盖此文原作‘莫知其極,可以有国之母,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’,写者误脱二字耳。‘國之母’者道也。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’,‘天下...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芸芸’,李如字,又作‘云云’。‘芸芸’者,喻萬物也,以茂盛为动,以凋衰为静。‘云云’者,喻人事也,以逐欲为动,以息念为静。义同。盖经有‘根’字,故作‘芸芸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8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事大众而数摇之,则少成功;藏大器而数徙之,则多败伤;烹小鮮而数挠之,则贼其泽;治大國而数变法,则民苦之。’是以有道之君,贵静不重变法,故曰:‘治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