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苏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聖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,不造进向以殊棄不肖。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,故曰‘无棄人’也。不尚贤能,则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则民不为盗;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乱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,...
03110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'敦煌庚本作'无易之'。景福本作'以其无能易之'。'
03113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所”,张之象刊王弼本经文作“可”,而王弼注文作“所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:“可,犹所也。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祚》‘席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’,‘可’,所也。前有...
0318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天下之’三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范应元云:“音現。”《广韵》:“胡甸切。”上古为匣纽元部【xian】,是“現”的古字,介绍、引荐、推荐之义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齐豹见宗鲁于公孟...
0317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德者,道用之名也,谓其功用被物,物有所得,故谓之德尔。谓体悟之人,顺事於道,岂唯自能了出,抑亦功济苍生。苍生被其德,德者忘其功,凡所施為,同於道用,故云‘德者,同於德...
03113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1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恢’,大也。包罗无外,如大網焉,虽稀疏而不失,巨细善惡皆不可逃也。此聖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不敢妄为矣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虚无柔弱,无所不通。无有不可穷,至柔不可折。以此推之,故知无為之有益也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广弘明集》五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有‘故’字。《辅行记》二之六引‘常无欲觀其妙’。《周易集解》十三韩康伯曰:‘故常无欲以觀妙’,盖本此文,则无‘其’字。按:‘妙’为...
03113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,按《治要》引无‘者’字。‘不以兵彊天下’,按‘彊’字,罗卷同,各本作‘强’,下同。臧疏、罗卷及《治要》引‘彊’下并有‘於’字。譣弼注曰:‘尚不可以兵强...
03111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,景龙碑本於此作‘非道’,於彼作‘不道’,河上本作‘不道’,遂州碑全句:‘物壯則老,謂非道早已。’按:‘非道’即‘不道’。‘已’,一作‘亡’,顾欢本‘...
0318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本无‘夫’字、无‘則’字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3_褚伯秀

褚伯秀云:“首‘载’字,诸解难通,盖以前三字为句,‘抱一’属下文,与后语不类,所以费解牵合。尝深考其义,得之郭忠恕《佩觿》引开元诏语云:‘朕钦承聖训,覃思玄宗,顷改《道德经》十章载...
0315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拱璧’,敦本作‘供之璧’,‘之’字恐衍。又,‘駟馬’作‘四馬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此句似后人注语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唐明皇、河上公、王弼、王雱注)引王弼注:‘故可以為天地母也。’是古王本‘下’作‘地’,当据改正。今本经注并作‘下’,盖皆经后人所改也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至”;乙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坛”。因帛书本常以“亓”为“其”,故“基”写作“至”或者“坛”,今据王弼本校为“基”。严遵本、王弼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...
0317
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9_魏源

魏源云:“苏辙本‘物’作‘象’。”
0315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過,越也,畜聚也。不過兼畜入事,两得所欲,則大小相安,然大國兼畜,常宜谦下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吴作‘昏昏’。馆本作‘昏’。成疏云:‘韬光匿耀,故若昏也。’则成作‘若昏’。赵写同。依下文例,当补一‘昬’字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窈冥,中有精’,楼正、磻溪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,傅本作‘幽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按:‘窈’、‘幽’、‘杳’三字音近,可通用。《管子·内业篇》‘精,氣之极也,精也者,氣...
03114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王弼注曰:‘自然之道,亦犹树也。转多转远其根,转少转得其本。多則远其真,故曰惑也。少則得其本,故曰得也。’是王二句乙(逆)转。伦謂《老子》本文当止‘少則得’一句。‘曲...
03111
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6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文选·籍田赋》注引有‘而’字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7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樸’作‘朴’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傅、范作‘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?以此’。下有‘夫’字,当属下句。劳健读作‘以此夫’,非也。帛书甲乙本俱省‘以此’二字,下句以‘夫’字起,此可证劳读傅、范之误也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3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‘使十百人之器勿用’,乙本作‘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’,王本作‘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’。从文义分析,三者皆有夺字,均非全文。河上本作‘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’,过去俞樾谓...
03110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通行本这两句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!’高亨校通行本第二句说:‘此天地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尚不能久者,谓飄風、驟雨不能久也。王注曰:言暴疾每兴不长也。河...
03111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12_余培林

余培林云:“天道的作用,好像一个大網似的,笼罩的范围无所不包,真是广大极了。它虽然是稀疏的,却从来没有一点漏失。”
0317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(己)本无‘騁’字。”
03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