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,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,是'主财说';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,是為'换契说';高亨说以'吉事尚左'為据,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,是為...
0317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5_陈碧虚

陈碧虚云:“开元御注本、河上公本并作‘繟然’。严君平本作‘默’。王弼本作‘坦’。”
03313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2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入軍不被甲兵’,按‘被’河上公本作‘避’。据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入山不恃備以救害,故曰:入軍不備甲兵’,则甲兵以在己者言,自当以作‘被’为长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潘‘夷’作‘彝’。‘纇’,易州、馆本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類’。馆本、磻溪此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刑...
03811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“按:刘氏谓古本实有‘民’字,与上二句一律,是也。然唐人所見本无民字,非关避讳,上两句两‘民’字,亦不避也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抗兵相加,則哀者勝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則’字,程无‘故’字。”
03914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處民上而不重,處民前而不害’。王弼作‘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明皇同弼,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后句则作“處前而民不害”。
05415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善計者不用籌策’,王弼无‘者’字。陆希声、吕惠卿‘策’作‘算’。陈象古‘數’作‘計’,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”按:蒋锡昌云:“陈(象古)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...
05711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紀”,帛书乙本作“紀”即其证。作“己”者,因抄刻者写“紀”的初字“己”而致也。 关于“紀”之义,诸说纷纭。其一训“紀”为“纲紀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知上古...
0388
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河上公并苏注皆作‘為雌’,一本或作‘无雌’,恐非经义;盖当经中有‘知其雄,守其雌’也,理亦当作‘為雌’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天下皆謂我大,不肖”。乙本作“天下□胃我大,大而不宵”,前句损掩一“皆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肖”假作“宵...
02913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‘熟知其極’,诸本‘熟’皆作‘孰’。此言众人不知禍福之所归也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云:‘利与害同门,禍与福同邻,非神圣莫之能分,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福所伏,孰知其極...
0458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夫慈,以陳則正’,范同此。各本作‘以戰則勝’,卷子成疏作‘以陳則勝’,旁改‘陳’为‘陣’。馆本作‘以陣則政’。譣弼注上文‘一曰慈’曰:‘夫慈以陳則勝。’是王作‘以陳則...
04710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故能弊不新成’。···按弼注‘蔽,覆盖也’,当与河上同。”
0559

《老子》27_10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马氏、朱氏之说非是。今譣帛书本,作“不貴其師,不愛其资”,正与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同,证明《老子》故本在战国秦汉即如此,有“不”字。再者,联系下文,是说“不贵其師,不愛其资”...
0546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残餘之食,疣贅之行,凡物尚或惡之,故有道之人,不處斯事矣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馆本、遂州本全句正作‘喘者不久’。‘喘’《说文》云:‘疾息也。’又‘企’与‘跂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秋水篇》‘掇而不跂’,《释文》:‘跂,一作企。’《庚桑楚篇》‘人见其跂’...
07615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后句同此;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前句。帛书乙本同此两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等诸唐人本,宋徽宗本、司马光本、王安...
01288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范见王本作“衣被”,与今王本作“衣養”殊异。
04811
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其然’作‘天下之然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譣帛书本作“物无棄财,是胃(謂)曳明”,“物无棄财”与上句“而无棄物”衔接,无“常善救物”句,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“物无棄材”与上句“故人无棄人”亦紧接,正与帛书本相同,足证《...
0427
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6_陆希声

陆希声云:“人道則不然,損其不足之民而奉有餘之君。孰能法天之道以為人道,損己之有餘以奉天下之不足,其唯有道者乎!”(参见焦竑《老子翼》引陆希声注)宋常星云:“人之道,却與天道相反。...
03215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葛、林、赵‘宴’作‘燕’。”
0429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作‘久’,敦煌本作‘又’,乃‘久’之讹。”
0439

《老子》4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前句损掩一“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后句全損,《乙本释文》校补為“无為而无不為也”,许抗生校为“无為则无不為”,皆不合《老子》本义(见下文笔者校注...
04310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一章王注:‘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‘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’,全引此章经文,可证《老子》古本如此。诸本‘亭之毒之’,作‘成之熟之’,非是。...
03311
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,乙本“聾(简作聋)”字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景龙本、赵孟頫本“使”作“令”,无“之”字,“聾(简作聋)”作“”,谓“五音令人耳”。按:“”即“聾”的异体。《字汇·耳部》...
0517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4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善者可以继道而未足以尽道,故上善之人若水矣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引无‘以’字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54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王注:‘修之身,则真;修之家,则有餘;’则王本无‘於’字,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。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:‘故言有餘··故其德能普;’是成‘乃餘’作‘有餘’,(其)餘‘乃’并...
05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