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功成不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并‘居’作‘處(简作处)’。”
04214
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9_于思伯

于思伯云:“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作‘故禍莫憯於欲利’。”
04515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官長’,‘長’丁丈反。”
06910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13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聲色貨利,是使人迷失本性的根源,人争逐之,则乱由是起。聖人為腹,只求此身得到滋养;不為目,则在于杜绝乱源。”
0337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’,一无‘夫’字,‘命’一作‘爵’。
03712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至”;乙本作“必高矣,而以下為坛”。因帛书本常以“亓”为“其”,故“基”写作“至”或者“坛”,今据王弼本校为“基”。严遵本、王弼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...
0337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1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輜’,想尔作‘’,玄本作‘’,皆或体字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3_宋徽宗

宋徽宗注云:“圣人之御世,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而民歸之如父母,故曰執大象,天下往。阴阳和静,鬼神不扰,群生不伤,万物不夭,民虽有知,无所用之,何害之有?安则无危亡之忧,平则无险...
0327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鎮之以’三字据帛书甲、乙本补。今各本脱去,而语意不完,且不可解矣。‘夫’犹彼也,言人君能守斯道,清静寡欲以鎮天下,天下之人亦將歸于无欲...
05215
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4_黎子耀

黎子耀云:“‘故道之出言也,曰’,‘故’,通古。‘言’,今本作‘口’,盖由‘言’之缺损。句中‘曰’字,今本脱。”
06811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之厚□,比於赤子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含德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同前句。司马光本同此二句。...
0579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句首当有'故'字,因此处二句是承上启下。无'故'字者当為脱漏,应从帛书本补正。 又,河上公注云:'有德之君,司察契信而已。无德之君,背其契信,司人所失。'王弼云:'有德之人,念思其...
03813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6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言暴疾美兴不长也。”水海按:楼宇烈谓:“此句原当作‘言暴兴不长也’。三十章王弼注:‘飄風不終朝,骤雨不終日,故暴兴必不道,早已也。’义正与此相同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常善救物,故物无棄物,是謂襲明’,他本‘故’字下无‘物’字,此从《淮南子》。‘故物’,傅奕本同。‘是以聖人’下四句,傅奕謂河上本有之,古本无。按:《淮南子》引《老子》曰...
0305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01037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9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所者,性也,即樸也。长保此樸则历久不磨(灭)也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、高说是也。陈景元于“同”字断句则非。对于“两者”的解释,旧注颇为分歧。大致有以下几家:河上公注云:“‘两者’,謂‘有欲’、‘无欲’也。同出者,同出人心也。而異名者,所名...
02610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小’下有‘是’字。··‘見小曰明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。成疏曰:‘智慧日日增明,德业日日强盛。’是成玄英两句并作‘日’。按:‘曰’读為‘则’。馆本‘守’作‘...
0367
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体无涯际,故名為‘大’。不大為大,故称為‘强’。夫名以召体,字以表德,道即是用,大即是体,故名大而字道也。人皆先名后字,今乃先字后名者,欲表道与俗反也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衣’,於既反,河上作‘愛’也。”
07510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祦’,古本如此,与‘祆’同。左氏云:‘地反物為祺。’《说文》云:‘巧也’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5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‘釋’作‘汋’。”
0866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10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法物,犹法令。言刑名彰著,法令滋繁···不堪苛虐,逃窜者多,因生滥窃,盗贼斯起。所谓政之愈巧,避之愈密。此一句重释以政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錯’,音措。”按:范氏注文,释“錯”为“錯置”。
03911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善人之也葆’,‘葆’字今本作‘寳’(引者按:或‘實’)。‘葆’从玉,葆省声,乃‘寳’字别构。‘葆’、‘寶’通用,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‘珍寶’,《项羽本纪》...
05212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豫’,如字,本或作‘懊’。简文与此同也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犬’作‘狗’。‘國’字,《魏都赋》注引作‘里’。‘犬’字,潘,柰卷、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作‘狗’,《经幢》作‘猫’。‘聲’字,磻溪作‘音’。”
0298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持而盈之’,司马‘持’作‘恃’。‘不如其已’,李:‘已’音以,止也;‘盈’,满也。言执持盈满,不如休止无患。刘清源‘如’作‘知’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此三句极言无为之道,功用甚溥。“生而弗有也,為而弗恃也,長而弗宰也”:“有”,占有。“生”,动词,使动用法,使···生長、化生,其后省宾语“之”(代“萬物”)。“生而弗有”...
09114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8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王注云:‘不與争也’,‘不與争’而但云‘不與’,不辞甚矣。‘與’即‘争’也。《墨子·非儒下篇》云:‘若皆仁人也,则无说而相與’,与下文‘若雨暴交争’云云,文义相对。是‘...
042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