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知我者稀,則我貴矣’,‘稀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、程并作‘希’。苏、曹、陈、叶、程并作‘則我者貴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本’作‘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襲’,承也,用也,即结叹常善聖人利物无棄,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06_校笺_02_饶宗颐
饶宗颐云:“想尔本‘兵者不祥(之)器’,索洞玄本不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知足者自不失,故富也。”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7_吴澄
吴澄云:“水镜能照物谓之‘光’,光之体谓之‘明’。用其照外之光,回光照内,復返而歸藏于内体之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早復’,‘復’,音‘服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。《甲本释文》校“云云”为“芸芸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天’,乙本同,通行本作‘夫’。傅奕、范应元本作‘凡’。《玉篇·云部》引《老子》‘凡物云云,復歸其根`。《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治大國者若亨小鱗’,‘鱗’,总括魚之属也。傅奕、孙登同古本。‘小鱗’,小魚也。”按:范所见傅奕本“鮮”作“鱗”。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5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上善之德,其一就是‘言善信’。商鞅变法,首在于立信。孔子说:‘民无信不立。’(《论语·颜渊》)已失信于人,必然人不我信。所以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。”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’,不慎終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此列三寳之数也。体仁博施,爱育群生,慈也。节用厚人,不耗于物,儉也。為事始和而不唱,不敢為天下先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7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夫唯····’句,据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人物志·释争篇》皆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多‘天下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7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偷’作‘渝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9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水之性善利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。然水之性至柔而弱,故曰不争。衆人好高而惡卑,而水處衆人之所惡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此句自文谊求之,应属上章,乃‘絶聖棄智,····絶仁棄義,··絶巧棄利’一段文字之总结也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谓唐张君相《三十家老子注》以‘絶學无憂’一句,附‘絶聖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1_陶鸿庆
陶鸿庆云:“王注云:‘其唯於道而论之,若卻至之行,盛馔之餘也。’俞氏据此谓王所见经文,‘在道’作‘於道’。此说非也。注中‘唯’即‘在’字之误,‘而论之’三字,当在下文‘本虽美’之下...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4_陈柱
陈柱云:“下‘行’字,当為‘胻’之省借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7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離’,散也。‘嬰兒’譬无分别智也。言人常能守静,則其德不散,故能復於本性,歸无分别智也。”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五是以知无為□□益也”,“五”為“吾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疑纽鱼部),“之有”二字损缺,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吾是以□□□□□□也”,只残留“吾是以”...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,均无‘焉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2_古棣
古棣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德’字。劳健认为‘德’字乃衍文。其说不妥。按:此句乃重复言之,以引出下文,应与首句一致,首句既言‘德畜之’,把‘畜之’归入德之事,此句不应归入道之事,而不...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乙本有“也”字,义盛。当以“當其无”断句,如上,张说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谓作屋室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言户牖空虚,人得以出入观视;室中空虚,...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静曰復命’,王弼本作‘是謂復命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既以清静无為化民,如使民而乐生畏死,不犯刑法,而其间或有為异常之事以乱政者,吾得以刑法執而殺之,孰敢為奇?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,‘為天下谿’、‘為天下谷’二句重,此句不重,盖脱。御注三句皆重。”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欲’,贪也。‘亂’,紊也。《音辩》云:‘古本皆有民字。’不見有可贪之事物,则民心自然不紊亂矣。苏曰:‘見可欲,则民患于不得,而至于亂。’”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烹’,开元石刻作‘享’是。”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