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彭均作‘與之’,同此石。”水海按:彭耜本作“不足者補之”。朱氏失校明矣。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10_李嘉谟
李嘉谟云:“不樂杀人而后可言兵。孙、吴之论兵,审虚实,辨奇正,其言详矣。然虚实奇正之本,孙、吴未必知之。老氏云:‘恬憺为上,勝而不美。’是固不欲戰之意。然即以兵法论之,恬则静,静者...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苏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9_吴澄
吴澄云:“‘大象’喻道也。下篇云‘大象无形’、‘道隐无名’。‘往’,歸往也。言体道之圣人为天下之人所歸往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检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云:‘无物以易其身,故曰貴也,如此乃可以託天下也。无物可以损其身,故曰愛也,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。’亦‘託天下’在‘寄天下’之前。遂州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3_王弼
王弼云:“以无為為居,以不言為教,以恬淡為味,治之极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下,神器’,古本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5_纪昀
纪昀云:“各本俱无‘民’字,惟《永乐大典》有之。据弼注‘故可欲不見’,上承‘没命而盗’,则经文本有‘民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注云:“夫不能以德怀来而用兵求戰勝,故虽克勝,犹惭德薄,不以為美。夫勝必多殺,故以勝為美者,是好樂殺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炉之有鞴,方可治炼。夫鞴之將欲翕也,必固張之。張之不固,则不能翕也。其次可以类推。天下之理,有張必有翕,有强必有弱,有兴必有废,有與必有取,此春生夏长,秋敛冬藏,造化消...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10_吴澄
吴澄注:“天子之尊,四海之富,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。知道之人,愛惜貴重此身,不肯以之為天下。宁不有天下,而不轻用其身。夫惟如此,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。‘寄’,犹寄百里之命之寄;‘託’,...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7_刘韶军
刘韶军云:“‘以正治國’,唐玄宗《御注道德真经》、唐玄宗《御制道德真经疏》作‘以政理國’,与宋徽宗、明太祖、清世祖三家不同(三家作‘以正治國’)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注云:“在宥天下,...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8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大國之君,所以不事威武,而用谦卑之德,以柔服之,小者将欲怀来附庸之君,取其小國之人而为臣妾尔。大國之君既以谦卑之道而柔服小國,小國之君則朝聘会盟,不敢离叛,以卑下之礼...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此复释‘親之譽之’也。百姓所以親爱君之善行,称譽君之功业者,由君有德教之言,故貴重君言而称譽之尔。古‘猶’字,与‘由’字通用。”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“王弼曰:‘六親,父子兄弟夫妇也。’按:《吕氏春秋·论人篇》:‘何谓六戚?父母兄弟妻子。’与王注小异。‘慈’、‘子’古通用。《礼记·乐记篇》:‘则易直子谅之心,油然生矣。’...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彰’,明也。有德而不自以為是,故彰。”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甲本“基”作“至”,乙本作“坛”。因甲、乙本皆把“其”作“亓”,故“至”、“坛”皆为“基”字。基,《说文》云:“墙始也,从土其声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焦衣》云:“自堂徂基。”《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作‘或呴或吹’,吕作‘或煦或吹’,葛、赵作‘或嘘或吹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作“或嘘或吹”,张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聖人不仁”,“仁”,“爱也”(见《荀子·大略篇》);此即聖人无所偏爱之意,谓聖人“法天地”而对于百姓纯任自然也。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揣’,初委反,又丁果反、志瑞反。顾云:‘揣,治也。’《简文》:章樏反。‘而棁’,‘棁’音锐。‘棁’字,音菟夺反,又徒活反,河上作‘鋭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嶰’,甲本作‘解’,乙本作‘懈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徑’。徑,小路也。意谓大道非常平坦,而民好走小路。上下文义通。作‘解’与‘懈’,文义不通。甲本释文注:解疑读为嶰,指山...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建□□拔,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后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“善建者”三字,余皆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。严...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赵作‘忽恍’,吕等作‘惚恍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行’通作‘形’,‘赘形’即王注所云‘肬贅’。‘肬贅’可言形,不可言行也。《列子·汤问篇》‘太形、王屋二山’,张湛注:‘形,当作行。’是古书‘行’、‘形’固有通用者。”...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蕭(简作萧)”,“蕭(简作萧)”:冷清,清静,静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“蕭条者,形之君”,高诱注:“蕭条,深静。”“蕭”则与“寂”义同。“寂”:静,无声音,冷清。...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恐歇’,歇,许谒反。”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馳騁田獵”,纵馬追逐而獵取禽兽。“田”即古“畋”字。段玉裁《说文》注云:“‘田’即‘畋’字。”古文献多用“田”為“畋”,甲骨卜辞“畋獵”之“畋”皆写作“田”。又:“獵”,...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8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按:无下‘焉’字者是也。‘信不足’为句,‘焉有不信’为句。‘焉’,于是也。言信不足,于是有不信也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篇》注曰:‘焉,猶于是也。’《聘礼记》曰:‘及享发气焉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