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:“下德···德不及上德,故言下德也。不失德者,其德可见,其功可称也。以有名号及其身,故无德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9_校笺_04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5_孙鑛
孙鑛云:“‘疏而不失’,‘失’一作‘漏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十守篇》云:‘天之道,抑高而舉下,損有餘補不足。’盖同王本。”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3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此两者,既同出而異名,又同謂之玄。···细审文义,当是承上两句‘其妙’、‘其徼’而言,也就是说的无名自在之道的微妙与有名为我之道的运行这两个方面。”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人始于生,而卒于死。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:‘出生入死。’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无“德”字,或有“德”字者,乃涉上文“德畜之”而致误。詹剑峰云:“道是德之体,德是道之用,作用附丽于本体,故德兼于道。用不离乎体,举道足以包德。所以,这里独举...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失其所者,久’,邵‘所’下有‘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磻溪、白、寇、二赵、臧疏及《文选·座右铭》注引并作‘柔弱勝剛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8_王卡
王卡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‘隣’作‘鄰’。《广韵》:‘隣,俗鄰字。’”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,‘久’字绝句。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,而不复应物哉?感之而徐自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知此稽式,是謂玄德’,傅奕、王弼同古本。‘稽’,古兮反,考也,同也,如《尚书》‘稽古’之‘稽’。此用智、不用智两者,亦是考古之法也。能知此考古之法,是謂玄遠之德也。”...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自今及古’,严遵、王弼同古本;一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稀’多‘希’。吕‘我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01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“上”、“尚”古字通(上古二字皆为禅纽阳部)。然而《老子》本字当作“尚”。“尚”,高尚也。又,“知不知”,约有三种解释:其一是,“知道言不知”(河上公注);其二是,“知道像...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及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并无‘可’字,是。河上注曰:‘始,道也,道為天下萬物母也。’成疏曰:‘始道本;母,道迹也。夫玄道妙本,大智慧源,超绝名言,离诸色象,天下萬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8_王卞
王卞云:“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、S三九二六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‘紛’字均作‘忿’。按第四章‘解其紛’之‘紛’字,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亦作‘忿’,注云:‘忿,结恨...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奇’与‘正’对文,则‘奇’义同‘邪’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‘奇身名废’,注云:‘奇,邪不正也’,是‘奇’即不正。‘以奇用兵’即不依正术用兵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、朱谦之之说是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经文处文字是:“而福本于有禍,故曰:‘禍兮福之所倚。’以成其功也。”津田凤卿云:“此五字注误混正文。”陶鸿庆云:“‘以成其功也’非...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各復歸於其□□□”,损掩“根曰静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...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5_诗经
《诗经·绿衣》:‘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。’郑笺:‘亡之言忘也。’亦其例也。《周易略例》:‘存言者,非得象者也。存象者,非得意者也。忘言者,乃得象者也。忘象者,乃得意者也。’存、忘对举...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邓锜本‘夫唯弗居’句无。”又云:“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。’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‘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’,谓夫唯聖人不居人民之功,故其功永留世间而不去也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□而不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字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损掩“果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是胃果而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...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理天下之聖人,布德施惠,淳风偃化,物遂生成,法道忘功,不自為尊大,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。”
《老子》36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“謂(简作谓)”皆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與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。今诸通行本皆同帛书《甲本释文》與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检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云:‘无物以易其身,故曰貴也,如此乃可以託天下也。无物可以损其身,故曰愛也,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。’亦‘託天下’在‘寄天下’之前。遂州...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3_王弼
王弼云:“以无為為居,以不言為教,以恬淡為味,治之极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7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一无‘民’,一作‘什伯人之器’。‘而不用’,一下有‘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神毋已需□恐歇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;乙本作“神毋□□□恐歇”,缺损“已靈將”三字。“已”,从甲本校补,“靈將”,据王弼、傅奕本校补。毋,其他各本通作“无”...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