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詘’,各本作‘屈’,王弼注曰:‘故虚而不得穷屈,動而不可竭尽也。’则王亦作‘屈’。按:‘虚’借為‘空’,‘屈’借為‘渴’。《吕氏春秋·慎势篇》:‘尧且屈力。’高诱...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道常得其信也。’是节解‘得’字同此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然以上句例之,当亦作‘得信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居左’,御注、《大典》作‘處左’,下‘居右’亦作‘處右’。御注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,易州无此句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庄子曰:‘万物有乎生,而莫见其根,有乎出,而莫见其門,而见之者,必圣人已。’故于此名言‘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’。天地者,万物之上下也,物与天地,本无先后,明大道之序,...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苏、葛、赵作‘為天下渾其心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兵是不得已而用之,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。用兵貴右,在以居喪心情待之。”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‘以其不自生’,则谓天地不自私其生。第五十章云:‘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而民生生,动皆之死地十有三,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’‘生生’即贵于养生,俗谓贪生怕死,故而死...
《老子》50_03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今从之。严遵本及《谷神子》引皆作“而民生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敦煌己本、景福本、易玄本、邢玄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唐玄宗注本、唐玄...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5_苏辙
苏辙云:“樸,性也。道常无名,则性亦不可名矣。故其为物,舒之无所不在,而敛之不容毫末,此所以雖小而不可臣也。”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3_想尔注
想尔注云:“水善能柔弱,像道。去高就下,避实归虚,常润利萬物,终不争,故欲令人法则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河上、王弼本‘兕虎’作‘虎兕’,傅本、赵本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(作‘兕虎’)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9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唐韩鄂《岁华纪丽》引作‘民莫之合而自均’,‘令’疑‘合’字之误。‘莫之合’,即听其自然之意也。言天地相合,则甘露自降,若民则莫为之合,而亦且自均,极言无为之效耳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人’作‘仁’,寇才质同王弼。”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《谷神子》作‘以无死地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12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知止其所当止,而不止其所不当止,吉祥止止,以‘止至善’为止,而自不殆。”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若其以’,各本作‘不如其已’,古字通。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
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梁迴序)校语云:“明皇、王弼二本‘命’并作‘爵’。”水海按:《道德真经集注》(梁迴序)本校者所见王弼本“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”中之“命”作“爵”。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8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知人者,智而已矣;未若自知者,超智之上也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‘室’字同此。各本及《后汉书·折像传》注引并作‘堂’。‘室’字是,‘室’与‘守’韵。”
《老子》51_08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范说是也。“玄”,幽深、奥妙。《说文》云:“玄,幽远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玄,胡渊切,幽远也,妙也。”“玄德”即幽深、奥妙之德。古棣谓:“‘玄’训远,取玄祖之‘玄’义,故‘玄...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3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知足者自不失,故富也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13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天’者,自然之谓也。夫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。亏必盈极,则反数其然也。所以佐世之功成,富貴之名遂者,必须守分,知足谦柔,静退处不竞之地,远害全身。能如是者,深合天真之道...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塞其兑’,李‘塞’,苏则切;‘兑’,徒外切。《周易》云:‘兑,说也。’爱悦也。言六根染著。‘閉其門’,李‘閉’,博计切,杜绝也;門,祸患之門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1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不失其所’之‘所’字,在这里尚未与‘能’字对称,然已具有了中国哲学中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之含义。原‘能知’和‘所知’,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。释家以为‘所知’依附于‘能知’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能’下当有‘如’字,是也。惟‘乎’字亦系衍文。‘能’字亦系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2_07_校笺_07_吴澄
吴澄云:“水镜能照物谓之‘光’,光之体谓之‘明’。用其照外之光,回光照内,復返而歸藏于内体之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18_吴澄
吴澄云:“汎,广也。谓如水之汎滥洋溢。言道之广无所不在,或左、或右,随处而有,取之左右,无所不可也。”
《老子》10_05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本、磻溪本、集唐字本同此(作‘天門開闔,能為雌乎’);罗卷作‘天地開闔,而為雌’,馆本同罗,惟‘闔’作‘合’。据范说则作‘无雌’者乃别本,后人据别本為字误者,改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甚夷,民甚好解”,前句损掩“大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懈”作“解”,则为“懈”之省文或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锡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懈,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刘说本《韩非子》,虽辨而曲。王先慎曰:‘《德经》: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河上公注云:徑,邪不平正也。此大字衍。’又‘徑’字,严(遵)本作‘逕’,景龙、御注皆作‘俓’。《意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