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6_王弼
王弼注:“强兵以暴于天下者,物之所恶也,故必不得勝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老子主张‘无为’顺自然,而心使氣则有所作为,违背了‘无为’的自然原则,所以说这样做就会使原来柔和的东西,变成僵硬的东西。这里的‘氣’,指组成形体的‘氣’。老子说:‘万物...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悦’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脱’。按:‘悦’当作‘奪’,《说文》曰:‘奪,手持隹失之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11_02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《考工记》郑注:‘利转者,轂以无有為用也。’此‘无’与‘有’确為二名。蒋谓毕氏误读《考工记》,复据误读者来误读《老子》,而《老子》此‘有’,乃常语耳。这判断似嫌主观,恐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9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轍迹’,河上作‘徹迹’,王弼作‘徹跡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枉則正’,傅奕与此同,诸本作‘則直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12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惟天为大,唯王则之,其德同天而无不覆,故云‘王乃天’。王德如天,则无为而理,道化乃行,故云‘天乃道’。言守静致虚,歸根復命,其德如此,可以为王。”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11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將不欲’,帛书乙本如此,惟‘欲’作‘辱’字,当是音假,据今改。甲本无‘鎮之以’三字。傅、范亦无‘镇之以’三字,全句作‘无名之樸,夫亦將不欲’。诸王本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此章或以‘名’字断句,‘樸雖小’连读;或以‘樸’字断句,‘无名樸’连读,义均未安。王夫之《老子衍》读作‘道,常,无名。’以‘常’與‘道’并列为哲理范畴。蒋锡昌《校诂》则...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五色令人目盲’,甲本‘盲’讹作‘明’。”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5_俞樾
俞樾云:“‘沖’,假为‘盅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“常”作“恒”,后因避讳而改为“常”,非“當”字之误也。“恒”即“常”义,今应作“恒”。“將欲取天下也,恒无事”和“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、“故取天下,常以无事”,...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高明说是。本章主要讲的是“三寳”,这里讲的是“三寳”之首“慈”,“善”不属于“三寶”,“以善”為衍文明矣。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成玄英于‘以静為下’句无疏,似成无此句。此文诸本纷异,以谊求之,当仍以王本為长也。‘大國者,下流,天下之交;天下之牝,——牝常以静勝牡——以静為下;’当為一句。言大國者...
《老子》31_07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校為“銛襲”為是。《甲本释文》与《乙本释文》校注谓“銛”读為“恬惔”,误也。“銛(xiān)”,锋利。《玉篇·金部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“銛,利也。”《正...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4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俗人察察’,分别别析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8_吴澄
吴澄注:“豫、猶,皆兽名。豫,象属。猶,犬子也。象能前知,其行迟疑。犬先人行,寻又回顾,故迟回不进,謂之猶豫。···貴,宝重也。宝重其言,不肯轻易出口,如犬行之迟疑退缩。盖聖人不言...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傅、范作‘吾奚以知天下其然哉?以此’。下有‘夫’字,当属下句。劳健读作‘以此夫’,非也。帛书甲乙本俱省‘以此’二字,下句以‘夫’字起,此可证劳读傅、范之误也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0_于思泊
于思泊云:“‘肖’、‘笑’字通,‘久’、‘救’音近。是謂‘若肖,久其小’。‘小’与‘細’同义,较景龙只夺‘矣’字耳。”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6_黄茂材
黄茂材云:“吾能自勝,不与物争,强莫甚焉。”
《老子》77_05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所谓‘天之道,损有餘而補不足’,这正是老子看到自然界的一切,都是统一的,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,又都具有同一性。例如,昼夜交替、暑往寒来等自然现象,从直观看来,它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苏‘則’(指‘用之則’之‘則’)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“則”如字,而注文谓“人君分政以立官長”,似苏辙注文本作“以”。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’,馆本无‘而’字,下三句同。··‘疏’,赵、吴同此。各本作‘踈’。伦按:‘親疏’,疏字当作‘疑’,《说文》曰:‘疑,通也。从爻、从疋,疋亦声。’今通用‘疏...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盅’,‘盅’字是。各本及《太极论》引并作‘冲’。张嗣成‘氣’作‘炁’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曰:‘冲和氣者為人。’盖本此文。亦作‘冲氣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陆作‘若亨’,各本及《类聚》三、《御览》一九引作‘若享’,《玉烛宝典》三引作‘而饗’。按:‘熙’为‘婴’之借字,《说文》曰:‘婴,说乐也。’‘享’、‘亨’本一字,然‘亨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六十一章: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’牝,雌也。牡,雄也。《老子》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,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民’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弊’,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诸石本均作‘弊’,《御览》一百五十九引亦作‘弊’。又‘窪’字,道藏河上公本作‘窊’。‘窪’、‘窊’字同,皆洿下低陷之义。‘窊’為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