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6_林语堂

林语堂云:“‘豫焉若冬涉川,猶兮若畏四鄰···’按:古人说:‘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’,正是这个意思,做人处事,必须要小心谨慎、战战兢兢的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終日號而嗌不嗄,和之至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并无‘嗌’字。纂微、苏、曹、陈下无‘也’字。‘嗌’音益,咽也。黄茂材云:‘古本无嗌字。’而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也...
0458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君子”,而不作“聖人”。“君子”所指范围比较广,不仅包括“卿大夫、士”,且也包括“万乘之王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君子”,帛书本正与《喻老》引合。“冬”,乙本...
0366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丁本、英伦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楼正本、王真本、成玄英本、...
0308
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0268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故貴身於天下’,御注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,与王弼本同。河上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自見’,‘見’,贤遍反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8_孙鑛

孙鑛云:“‘夫司殺者’,今本‘夫’下多‘代’字,‘者’字下多‘殺’字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柢’字,傅奕引古本云:‘柢,本也。’又引敦璞云:‘柢,謂根柢也。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非经义。夫‘柢’亦是‘根’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欲’字。明皇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陈象古、邵若愚同。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称晁氏云:‘明皇本作兒貴求食於母。’今检之则未确也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2_水海

水海按:笔者从“无欲”、“有欲”为读派之说。蒋锡昌、张松如、张舜徽三家已对主“常无”、“常有”断逗派之说的大部分根据作了否定分析,笔者补充如下:应当肯定地说,在《老子》书中根本就没...
04814

《老子》56_09_校笺_05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言玄同之人,心无偏私,不可得而親而狎之;和光顺物,不可得疏而远之;恬淡无欲,不可得从而利之;处不竞之地,故不可得犯而害之;体道自然,非爵禄所得貴也;超然绝累,非凡俗所...
02613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上善若水’,上善之人,如水之性。”
03513
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3_吴澄

吴澄云:“民之善、不善,信、不信;聖人不分其是非,皆以為善,以為信。不惟善者得善,信者得信;而不善者亦得善,不信者亦得信矣。‘得’谓民得此善,信而不失,盖不善、不信亦化而為善、信,...
0548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1_吴澄

吴澄云:“美谓美于他物,以质而言也。善谓善于其事,以能而言也。美、惡,善、不善之名,相因而有。以有惡,故有美;以有不善,故有善。皆知此之為美,则彼為惡矣;皆知此之為善,则彼為不善矣...
03215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赤子无求无欲,不犯众物,故毒螫之物无犯於人也。含德之厚者,不犯於物,故无物以损其全也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假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“聖(简作圣)”省作“和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正。傅奕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執(简...
02412
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據鳥孟獸弗捕”,“據”为“攫”之音借(“據”,上古见纽鱼部,“攫”,见纽铎部,鱼铎可对转通韵,故上古二字双声叠韵,可同音假借),“孟”为“猛”之音借(上古...
04015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盗誇’,纂微、苏、程‘誇’作‘夸’。邵‘盗’作‘道’,非。”
05514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07213

《老子》56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不可得而親,亦不可得而疎’,‘亦’字,河上、司马同古本。”
04514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“名”作“命”。今从甲本。今诸通行本皆无“而”字,“弗”作“不”,无“名”后“之”字,謂“聽之不聞名曰希”。
0546
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楼宇烈之说是。帛书甲、乙本“執无兵”皆在“乃无敵”前,盖《老子》原文如此。河上公诸本误倒,传写者乱之。王弼已经看出误倒而不从,注文则正次序。作“乃”字是《老子》本文,王弼谓...
05410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4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‘夸’即‘匏’之省文。《尔雅·释乐》疏云:‘瓠,匏也。以匏为底,故八音謂笙为匏。”则笙亦得称匏。《释名·释乐器》:‘竹之贯匏,以瓠为之,故曰匏也,竽亦是也,其中汙空,以...
0388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瑕讁’,皆玉疵也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:‘夫玉瑕適皆见,精也。’尹注:‘瑕適,玉疵也。’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‘瑕適并见,情也。’义同。《吕氏春秋·举难篇》:‘寸之玉必有瓋...
04612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锡昌说极是。“及”:若,如果。“无身”:无自身。意译为“不顾自身”或者“不自私其身”,皆不合老子之旨。 又,河上公注:“使吾无有身体,得道自然,轻举升云,出入无间,与道通...
0369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六十一章: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’牝,雌也。牡,雄也。《老子》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,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...
05910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如此;乙本损掩,按损掩的字数,《乙文释文》校补为“其安也易持”。今从帛书甲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“其安易持也”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。
05611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0306

《老子》28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為天下,恒德乃□”,前句脱“浴”字(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浴’字脱重文号,据乙本补。”),后句损掩“足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许抗生、高明引甲本误作“為天...
04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