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夷’,等也。‘纇’,古本音‘耒’,丝节也。河上作‘類’,今从古本。道之明者,微妙幽玄,故如昏昧。道之進者,不与物争,故如退缩。道之夷者,高下随宜,故如不平等也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苏上有‘故’字,‘有’作‘者’。《治要》‘有’作‘者’。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故善者果而已;’是成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。‘有’当从诸本作‘者’,俞说是也。按:《左传·宣...
0367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2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《周易》曰: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’不息者,强行也,健行也,力行不已,而周行不殆也;不能锲而不舍,生死以之,则其于道也,难成难证;故曰:‘强行者有志。’无志者,常半...
0478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我獨若昏,‘俗人皆察察’,河上公及诸家省‘皆’字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豫’,《释文》:本或作‘懊’。‘焉’,景福本作‘兮’,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丙本无‘焉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、林、葛无‘常’字,各本‘如之何’作‘奈何’。”水海按:据道藏苏辙本经文及注文皆有“常”字。
0526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易州、赵写无‘者’字。臧疏无‘者’字、‘而’字,臧疏‘解’上有‘以’字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聽之不足聞也”,高说非是。理由見上文注【4】和注【6】所引古棣说。
03712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措’作‘錯’,《释文》本同。”按:《释文》云:“‘錯’,七路反。”
03410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损掩“劍(简作剑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虞世南本、景龙本、罗卷本、李约本、吕知常本、张之象本...
03714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2_魏源

魏源云:“天下之物,建于外者,外物得而拔之;抱于外者,外物得而脱之。恃外有之固者,其固终不可恃也。若夫建德而抱一者,建之于心,抱之于内;初无建抱之形,苟我不自拔且脱,谁得而拔脱之乎...
03114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二张‘泰’作‘太’。宋刊河上本经文作‘平太’,注作‘太平’。成疏曰:‘太,大也。’是成亦作‘太’。‘太’、‘泰’一字。”
0556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夷道若纇’,河上本作‘類’(水海按:王羲之书河上公古本石刻拓本作‘纇’)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刑之颇類。服注:類,读为颣,颣,不平也。颣与夷正相...
0538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蜂蠆虺蛇’,‘蜂’,芳逢反;‘蠆’,敕卖反;‘虺’,虚鬼反;‘蛇’,食奢反。‘螫’,失亦反,又呼各反。河上云‘毒蟲不螫’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抑’,当作‘印’,‘抑’后起字。‘舉’,当作‘與’,‘舉’后起字。”水海按:“抑”,本字作“归”,从反印,于棘切,按也,篆文作,“,俗从手”(见《说文》)。徐灏注...
0337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能成器長’,司马‘能’下有‘為’字,陈‘成’下有‘其’字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糞’下诸家并无‘車’字,惟《朱子语录》所说有之,而人莫知其所本。今按张衡《东京赋》云:‘卻走馬以糞車’,是用《老子》全句。则后汉之末,‘車’字未阙。魏王弼注,去衡未远,...
0546
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之厚□,比於赤子”,前句句首损掩“含德”二字,句末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皆同前句。司马光本同此二句。...
0549
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莫之爵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程并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525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‘故有道者不處’,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故有欲者弗居’。‘有道者’与‘有欲者’意义相悖,帛书研究组云:‘居,储蓄。此言惡物为人所弃,虽有贪欲之人亦不贮积。’许抗生云:‘疑...
03514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、罗卷、易州、臧疏同(作‘翕’)。成疏曰:‘翕,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翕’。白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噏’。彭、磻溪作‘歙’。易州‘固’作‘故’。罗卷第三卷止‘張’字。按...
0387
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不如進此道也’,河上、王弼‘進’上有‘坐’字,无‘也’字。”
0425
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、吴作‘无象之象’。各本及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引同此(指傅奕本)。馆本、罗卷无‘謂’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无‘是謂无...
02412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02810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12_楼宇烈

楼宇烈云:“‘故曰:猶川谷之與江海’,宇惠说:‘與,当作於,此为重叠经文言之。’按:宇惠说误。此为《老子》经文传误,而非注误。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经文均作‘猶小浴(谷)之與江海也’...
0467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,‘必以’一并作‘以其’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'吕'契'作'契',开元'人'作'民'。'
03315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大制天下者,其道纯而不離,犹樸全而无割也。”
0558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12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忒,差忒也。知白守黑,是谓德全。德全之人,可為天下法式,則真常之道随应而用,应无差忒。”
02914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8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’。明皇作‘人之所教,我亦義教之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易玄本(御注本)则作“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”,唐玄宗注本、唐玄宗疏本亦同易玄本。
05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