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河上注曰:‘使民各有部曲什伯;’是河上‘民’字本在‘有’字上也。赵写同此(指傅本),惟无‘也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也’字,馆本‘使’下无‘民’字。柰卷‘寡’...
02412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是果而勿彊’,范、吴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,‘彊’字同此。磻溪‘彊’作‘强’,赵(秉文)同。彭、白、张之象、赵写无‘是’字。石田羊一郎作‘是謂果而彊’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严分‘天下之牝’及‘牡常以静勝牝’为二条。按各本作‘牝常以静勝牡’,当以六字為句,如此刻则似‘天下之牝牡’一句,‘常以静勝’一句,‘牝以静為下’句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7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惟斯无味之味,无色之色,无声之声,无象之象,无体之体,其为用也,则无穷无尽。”
0347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深固氐,長□□□□道也”,“”为“根”之别构(《甲本释文》误释为“槿”);“氐”为“柢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端纽脂部),损掩下句“生久視之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...
0458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各本经文互异,省繁不一,今从帛书乙本。此“是以聖人之不病也”,是一承上启下之句。上文言“不知知,病矣”,这指的是一般世俗之人“不知而自以为知”,则为一种毛病(缺点)。此“是...
0496
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絶巧者,絶雕琢非法淫过之巧。棄利者,棄徇财兼并乾没之利。夫盗賊者生于羡欲不足,今絶巧则人不事,棄利则人自足,復谁為盗賊乎?故云无有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作‘知足之为足矣’,当为古本。”
04415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9_培真

培真云:“‘妝呵其若浴’,文中的‘妝’字帛书甲本此字已残缺;帛书乙本抄為‘’,今查未见有此字,疑為‘妝’字的古写‘糚’的异体字,以形容修养生之道者本质的莫辨,因切全章文义,故改為‘...
0358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蒋氏、马氏、古棣之说非也,譣之帛书甲、乙本,“字”上并无“强”字。古人為求上下一律,即因下句“吾强為之名曰大”,而在本句“字”上增一“强”字,而致误。“字”、“名”义不相同...
0378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《老子》特别警告人君: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也。夫代大匠斵者,則希不傷其手矣。’‘司’即前文‘有司’,皆指主管刑律之机关。民有犯罪以律当死者,則由有司以法執办,人君守...
0359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聖人自知其神而不求人知,自愛其气而不求人貴,故去彼自見、自贵之行,而取此自知、自愛之道。是以神气相守,显則成体,隐則成始,变化无穷,深不可测,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...
0507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作‘故堅强居下’,庚本作‘故强大處下’。”
0387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由難之’,纂微、清源、程‘由’作‘猶’,五注无‘難’字。‘故終无難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无‘矣’字,叶作‘終以无難’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7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无‘此三者’。”
0477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5_诗经

《诗经·绿衣》:‘心之忧矣,曷维其亡。’郑笺:‘亡之言忘也。’亦其例也。《周易略例》:‘存言者,非得象者也。存象者,非得意者也。忘言者,乃得象者也。忘象者,乃得意者也。’存、忘对举...
0309

《老子》61_06_校笺_04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’,两句文义无别,疑有夺误。当云‘故或下以取小國,或下而取大國’。盖即承上文而申言之,一句作‘以’,一句作‘而’,‘以’、‘而’互用,正与前所引诸文...
0425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天地之道,本是自然,飄風驟雨者,虽是天地之為,发泄太甚,非自然之道。然聚散不常,气回力尽之时,未有不反於晴明者。天地尚且不能长久,人事之不自然者,岂能长久乎?”
0475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敦煌本‘貸’作‘始’。”
05312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0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无‘欲’字。明皇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,陈象古、邵若愚同。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称晁氏云:‘明皇本作兒貴求食於母。’今检之则未确也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民之從事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清源、程并无‘故’字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善人之所寳’,各本无‘所’字,柰卷及《治要》引句下有‘也’字。‘不善人之所保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之’字,‘保’上有‘不’字。《尹文子·大道篇》引‘保’作‘寳’。伦谓...
04910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7_陈柱

陈柱云:'按:作'不'为是。'
0548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成疏:‘如何,奈何也。’則成作‘如何’。按:‘萬乘之主’,指当时俗君而言。‘以身輕天下’,即輕以身為天下之谊,与十三章‘贵以身為天下’之谊相反。輕以身為天下,即以...
03610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无所系絷。’则王本‘无’下脱‘所’字,当据诸本补。按:《说文》:‘飂,高風也。’‘飂兮若无所止’,谓圣人之行动,若高風之直上,而无所系絷也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”;帛书乙本即作“天罔怪怪,疏而不失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恢恢’,河上公注‘甚大’。按《说文》‘(guài)...
05412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9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所者,性也,即樸也。长保此樸则历久不磨(灭)也。”
0417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10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孔’:甚,大。‘德’:‘道’的显现与作用為‘德’。‘容’:动作,样态。王弼说:‘动作從道。’按依高亨的说法,‘容’可以今译為运作。苏辙说:‘道无形也,及其运而為德,则...
03311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7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有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。王弼作‘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’,陆希声作‘信不足,有不信焉’。”
02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