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’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、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并云:‘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。’岂高注所引乃《庄子》语耶?”
04011

《老子》41_03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俞氏此议甚详赡,故录存之。而其所据盖为唐强思齐《道德真经玄德纂疏》引河上公注云:‘故大而笑之也’,遂臆测古本河上亦作‘大而笑之’。但是,今本河上公注则作‘故大笑之’,并...
05111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物壯而老’,‘而’字盖沿上文数句‘而’字致讹,非原文也。‘物壯則老’,有惊惜意,叹盛极必衰也;若云‘物壯而老’,乃万物自然之理,无足异者。此数语结尾,...
0459
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5_王安石

王安石注云:“不自見乃无所不見,故常明。”
04114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4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聖人无常心’。帛书乙本作‘聖人恒无心’,文义为长。后出诸本既改‘恒’為‘常’,又误倒其字矣。今据乙本改正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无‘而’字。··《文子·微明篇》引‘我无事’句在‘我无為’句上。《盐铁论·周秦篇》引‘我’字作‘上’,譣弼注曰:‘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’是汉魏以前本皆作‘上’也。...
02512
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彭‘民’上有‘故’字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伦谓‘其’即‘幾’也,‘其’、‘幾’古通。《诗经·楚茨》‘如幾如式’,《毛传》曰:‘幾,期也;’此其例证。盖一本作‘幾’,读者...
0529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马氏、蒋氏之说甚是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验之,原来《老子》此两句均作“萬物”。今存本前句作“天地”者,乃后人妄改,当据帛书本订正。 又,严可均云:“‘天地始’,御注与此同。河上...
0299

《老子》50_05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夫何哉’,《韩非》与古本同。”
04413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復守其母’,景福本作‘復知其母’,盖涉上二‘知’字而误。····邢玄‘没’作‘殁’。又此章所云,即二十五章所谓‘周行而不殆’之旨。‘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’,即此章...
03313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诸本“取食税”皆作“上食税”,与帛书本异。作“以其上食税之多”,“上”指君上,这样,他本的意思就成為:人民飢餓的原因,(仅仅)是由于君上收取的粮食税太多而造成的。帛书本作“...
0419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静”假作“情”(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,為同音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后句同此。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遂州本、司马光本、魏源本“不辱”作“无欲”,“地...
0449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言人生存有命,则诸节柔弱;及其死也,则骨肉堅强。草木之类,生时软脆;及其死也,条柯枯槁。所以生而柔软者,和气存也;死而堅强者,和气离也。”
0338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《老子》原文用“恒”字。“恒”,乃《老子》所用楚方言也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谓之恒。”此处恒义,与通语“恒”之“常”义不...
0377

《老子》33_01_校笺_09_成玄英

顾本成玄英疏云:“‘能知人好恶,是智也。’照达前境鉴人机性、大小、浅深,无不悉知,此是他心智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二‘惚’字皆作‘忽’,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。”
03612
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2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也’字,今依帛书甲、乙本补。有‘也’字,语意圆足,自胜今本矣。”
02414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3_劳健

劳健云:“敦煌十作什,他本皆作十。王弼注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,其义至明。敦煌之作什,亦本此训也。韩非乃谓人生有四肢九竅,合为十三,支离已甚;范应元则演为五行生死图,以傅会十有三之数...
03614
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‘烹’,煮也。‘腥’,魚也。河上公作‘鮮’字,亦魚也。言煮小魚挠之刚糜烂,任置即自全,喻理國无为即太平,躁动则荒乱。”按:成玄英本当作“治大國若烹小腥”。然顾本成疏则谓...
0458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03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柔弱勝剛强’,分二句,非。”
03412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5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用不可既’,按御注脱‘既’字。”
0509
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作“筋”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筋,从力、象筋也;”田潛云:“力,筋也,象人筋之形;竹为物之多筋者,从力象其形。”《九经字样》云:“作‘筋’讹俗,又作‘觔’,误。” 又,严...
03811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以語今之有’,各本作‘御’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自古及今’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经训堂刊傅奕校定本‘自’作‘不’,系字之误;道藏傅奕本仍作‘自’,可证也。按:《广雅·释诂》:‘然,成也。’《大戴礼记·武王践阼篇》:‘毋曰胡残,其祸将然;’言其祸...
02710
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3_奚侗

奚侗云:“吴澄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六字,以下文例之,似是。”
04414

《老子》52_06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武内义雄谓‘見小曰明’之‘小’字,為‘常’字之坏体,以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為证。此说甚辨。惟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云:‘見人之所不可見谓之明;’则見小曰明之说,更為可通。又...
0318
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古本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03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知’,本或作‘智’。”
0455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善行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无徹’,梁(简文)云:‘应車边。今作彳边者,古字少也。’‘跡’,河上作‘迹’。”
02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