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'古者聖人執左契,合符信也。无文书法律,刻契合符以為信也。但刻契為信,不責人以他事也。'
0539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五十八章王注同此(指‘大直若屈’句)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’,知‘大直若屈’下并无‘其用不屈’四字,则‘大直若屈’三句当为古本无疑。《外传》所引,...
0307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紛’,顾欢作‘忿’。唐易州石刻本亦作‘忿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此三句亦见五十五章,景龙碑本於此作‘非道’,於彼作‘不道’,河上本作‘不道’,遂州碑全句:‘物壯則老,謂非道早已。’按:‘非道’即‘不道’。‘已’,一作‘亡’,顾欢本‘...
0318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第二十四章云: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’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’。今本‘有道者’,帛书两處皆作‘有欲者’。‘有欲’二字与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4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俗人察察’,分别别析也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猶兮其贵言哉’,‘兮’、‘哉’二字,严遵同古本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弊’。”
0598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遺(yí)”,留也。上古余纽微部,音【Kiwei】,《经典释文》谓“以之反”,即今音yí。又云“唯季反”,则今音wèi,即赠、给予之义;然此音义,于经文则不通也。又,“咎(jiù)...
03510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邦,甲本作‘邦’,乙本作‘國’。今从甲本。昏亂,甲本作‘亂’,乙本作‘亂’,疑即为‘悶’字,悶为‘閔’之借字。閔即借为‘潣’字。潣,浊也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昏亂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善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无“者”字,“瑕”作“瘕”,“適”作“讁”,謂“善言无瘕讁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张之...
05313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以陳則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遂州碑本作“以陳則止”,武内义雄則失之也。
03111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今多数通行本无“安”字,当从帛书本补正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孝慈”。“子”虽与“慈”可通假,但不能作“孝子”,因“孝子”是对“父母”而言;若对“六親”,则义不相一致。蒋锡昌说...
03012

《老子》33_02_校笺_06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知贤与不肖,是为反听无声,内视无形,故为明也。”
0288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景龙‘或’字作‘又’,谓‘道沖而用之,又不盈’。朱谦之谓景龙碑‘又’字作‘久’,误校。” 又,毕沅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引本书作‘盅’。诸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...
0346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范应元、马叙伦说是也。高明误将帛书乙本本句的“或”说成是上句的“或吹”,然后判定本句乙本全部脱漏,从而校订帛书甲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这完全是高氏个人臆断,没有直接证据。其...
0436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9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'司,主也。徹,通也。言有德之君主,司心契,则人自化。无德之主,则立法以通於人,為法之弊,故未為善。司契则清静,立法则凋残,皇天无亲,唯德是辅,故人君者,常思淳化於无為...
0517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御注、遂州、邢玄、景福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诸石本,严遵、傅奕、柰卷、室町、顾欢、彭耜诸本皆作‘仍’,范本作‘扔’。作‘扔’是也。《广雅》曰:‘扔,引也;’《广韵》曰:‘扔...
02912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孰能安以久,動之而徐生’,‘久’字绝句。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,而不复应物哉?感之而徐自生也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3_白玉蟾

白玉蟾云:“一本作‘天亦將知之’,下同。”
05213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共’,音拱。黄‘共’作‘折’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0_高亨

高亨云:“五十五章亦有此三句。‘不道’难通,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王冰注:‘所謂物壯則老,謂之天道者;’疑所见本作‘是謂天道’,‘天’误为‘不’耳。然‘不道早已’如改作‘天道早已’,...
0459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4_吴云

吴云云:“河上公本‘將欲弱之’作‘使非弱之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水善利萬物”,是就水对萬物的关系而言,谓水好施利於萬物,萬物因水而生(参看王安石注);“有静”,是就水本身的情况而言,谓水以虚静柔弱自处;“而”是连词(顺连而非转连)。
05112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13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常隐而无名,常公而不宰,終不為大也。然不為大,正所以成其大也。立天下之大本,成天下之大用,皆在此不為之中,具不為之妙,故曰‘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’。”
04014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玉篇》:‘,垢黑也。’当为‘辱’之古文。《广雅·释诂三》‘辱,污也,又恶也’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‘黑气酒辱’。辱有黑义,与白对立,故曰‘大白若辱’。”
0447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03111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从“是以吉事上左”到“言以喪禮居之也”这五句皆為经文,刘、马等氏之说不确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偏將軍卑而居阳位,以其不专殺也。上将军尊而居阴位,以其专主殺...
05112
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此言不善人化于道,亦能改过迁善,可知人无棄人,故道为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
027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