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下同。吕、赵无‘必’字。葛无‘其’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芒兮芴兮,中有物兮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,别本作‘其中有物’。今從古本。谓以道為无则非无,以道為有则非有,故曰:芴兮芒兮,芒兮芴兮;然而万象由斯而见,万物由斯而出,故...
0486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曰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跂者不立’。王弼作‘企者不立’。易州‘牵者’,各本作‘跨者’。按当是‘夅者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企者不久”句后,尚有“李者不行”句。
0766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病’,古本作‘病矣’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9_严復

严復云:“道者同道,德者同德,失者同失,皆主客观之以同物相感者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李: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7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’,按四十八章所谓‘为道日损’也。‘知’,知道也,即上句之‘見天道’,非指知识;若夫知识,则‘其出愈遠’,固当如四十八章所谓‘为学日益’耳。景龙本‘...
0536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无‘所’字。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、《盐铁论·世务篇》、《北山录》二引均有‘所’字。《诠言训》此句在‘虎无所措其爪’下。又,‘投’字作‘措’,...
0466

《老子》10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能无以知’,河上公作‘能无以為’,王弼作‘能无知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S四七七《老子道经河上公章句》作“能无知”,道藏河上公本作“能无為”,无“以”字。...
0306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俞说是,唯“知”前有一“以”字,后有一“乎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正作“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”。若下句作“能毋以為乎”,则与上句“明白四達”文义不相应。明白四達,是无所不...
0426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7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兮’字,下句同。”
0566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1_清世祖

清世祖云:“大道为公,主臣一德,何从而有忠臣之名?故有忠臣者,由于國家昏亂也。此见每降而愈下,去道日远之意。”
0246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魄’作‘怕’,葛等作‘泊’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作“怕”。
050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这是只就此一句来读,未曾同前文贯穿起来。合上下语是说:‘若民恒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?’而民之為奇者竟不绝,此正反证‘民不畏死’,从而申述了‘奈何...
0356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5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求生者,反至於死;厚生者,反至輕生;则知生之不必貴也。虚静恬淡,寂寞无為,是不貴生也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此謂要妙’,敦煌本、傅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。又‘要妙’即幼妙,亦即幽妙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‘穷极幼眇’,师古曰:‘幼眇读曰要妙。’刘台拱曰:‘按幼,幽也;眇,微...
0456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、御注道德经幢等本,凡遇‘以’、‘之’、‘矣’、‘也’等助字多阙,疑欲强合《史记》五千言之数,特经删去,以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等所引多不尔也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应作“盈”。作“满”者,后人因“满”与“盈”义同,而改为此字,或谓“避汉惠帝(刘盈)讳而改”也。“沖”,应作“盅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盅,器虚也。从皿,中声。《老子》曰:‘道盅...
0286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珠、荆璧等物也。若使普天貴寶,则盗贼斯生;率土贱珍,则盗窃不起,故言‘不盗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尸子·处道篇》引仲尼曰:‘不出於户,而知天下;不下其堂,而治四方;’《鬼谷子·本经阴符七篇》引‘不出户而知天下,不窥牖而知天道;不見而命,不行而至。’语亦本此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吾’者,老子自谓。‘其’者,指道而言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‘子,似也。’‘帝’谓上帝。吾不知其誰之似?象帝之先。二语自问自答。此言道不但为萬物之始,又为上帝之祖先。二...
0396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若美之,是樂煞人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。‘煞人’,各本作‘殺人’。”
0416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王弼、顾欢本作‘不掘’。‘俞出’,各本作‘愈出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:‘民’,《永乐大典》作‘人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能婴兒乎’,一‘能’下有‘如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并上无‘故’字、下无‘矣’字;程只无‘矣’字。陈作‘可名為小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子孫以祭祀□□”,“祭”为“祭”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“祀”后损掩“不絶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此句作“子孫以其...
0306
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貨(简作货)”作“”,则為“貨(简作货)”的异体;《甲本释文》则校“貫”為“貨(简作货)”;“方”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校為“妨”。乙本“方”作“仿”,《乙本释文》校...
0456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歙,缩鼻也。’有缩义,故與‘張’为对。···歙、翕、噏诸异体,均为通用之字。帛书乙本作‘將欲擒之,必古張之···’甲本‘擒’字讹作‘拾’。‘擒’字当亦‘...
0626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11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‘及吾无身’,归之自然也。”
05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