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、高翻俱作‘猶’。‘由’与‘猶’同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‘由将不足以勉也’,注:‘与猶同。’《楚辞》‘尚由由而进之’,注:‘猶豫也。’《老子》十五...
0436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‘私’本作‘思’,唐王真《论兵要义述》、强思齐本、陈象古本、元大德三年陕西宝鸡县《磻溪宫道德经幢》‘私’均作‘思’,此其证也。惟《庄子·山木篇》语同此石(作‘私’)...
0536
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成”。《吕览》亦有“九成之台”之说。“九成”,即极高之义,后即成為一个固定词语。汉马融《长笛赋》云:“托九成之孤岑兮,临萬仞之石磎。”谢朓《观朝雨》云:“...
0386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7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此皆特人之所难持者也。何哉?人不能无我而不事,故勇而不能慈,广而不能俭,先而不能后,则无我不争,乃其所以能保此三實...
0366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首句‘閘’字,乙本作‘钾’,王本作‘狎’,均当从罗卷与景龙碑等假为‘狭’。朱谦之云:‘蒋锡昌校严本作挟,傅、范本作狎。作狭是也。道藏《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注:无...
0496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禮者’,程无‘夫’字。‘而亂之首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0336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’,古本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夫民,国之本也。若政烦赋重,而民贫乏,则国本斯弊,弊则危矣。是以下民不足,由君上食用赋税太多,是以令其飢之尔。”
0426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德乃□,□□□□”,前句則脱“恒”字(高明把原文写成“恒德乃〔足】”,有“恒”字,則疏忽矣。),“足”字损掩;后句全损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两句。今...
0506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是以聖人之治’,古本‘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之治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第二十四章云: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’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’。今本‘有道者’,帛书两處皆作‘有欲者’。‘有欲’二字与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5_俞樾

俞樾云:“按:‘常’乃‘當’字之误。河上公注曰:‘取,治也,治天下常當以无事;’疑河上原注作‘治天下當以无事’。后人因经文讹作‘常’,因于注文增入‘常’字耳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入軍不被甲兵’的意思,也就是七十三章所说‘勇于不敢则活’,不敢即不与人斗,有了这种勇气就能活命,反之,‘勇于敢则死’。古代战争,‘短兵相接’,‘勇于不敢’,有‘不敢’的...
0356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客’,甲、乙本作‘格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客’。今据改。‘格’实为‘客’之误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劌’,纂微作‘穢’,非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59_04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則无不剋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不克’,下句亦然。”
0586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惟“其”皆作“亓”。今从帛书本。道藏河上公本在“非其神不傷人”前有一“人”字,疑误脱“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傷”九字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张榜本、凌瀛初本、道藏...
0296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0_吴澄

吴澄注云:“曰‘鬼’曰‘神’,皆天地之气,名二而实一也。‘交’,皆也。天地之气不傷害人者,以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也。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气者,以其简静而民气和平也。两者不相伤,皆由于聖人...
0436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老子谈战,谈用兵,其目的与方法不外‘慈’之一字。人君用兵之目的,在于爱民,在于维护和平,在于防御他国之侵略;其方法在以此爱民之心感化士兵,务使人人互有慈爱之心,入則...
0346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前句,后句“如”省作“女”,或假作“女”【上古“如”、“女(汝)”二字皆为日母、鱼部】,“慈”省作“兹”或假为“兹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...
0426

《老子》38_1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故去彼取此’,‘去’上声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5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正’、‘貞’,古字通用,都是板筑工具之‘楨’的音转,表一般准则之义,见杨公骥《释楨》;彭耜以为‘诸本貞作正,避庙讳’,盖谓唐人始改‘貞’作‘正’,显然是不对的,今譣之...
0386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道是自然规律。‘道法自然’是说自然规律取法‘天然自然’,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。人生活在地上,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,故曰‘人法地’。地是天之所覆,即天体的一员,地不能违...
0446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5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司殺者’,法也。司寇、司隶之属奉行之。国君執法而操生殺之柄,必曰:此祖宗之法,国家之法,贵戚与凡民共之者也。故法不可乱,不能凭其喜、怒以生、殺人。史美舜、禹之治。皋陶...
0266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唯'謂(简作谓)'假作'胃';乙本'邦'讳作'國(简作国)'。今从甲本。'詢(gòu)',同'詬(简为诟)',张松如、《甲、乙本释文》、复旦本即校为'詬(简为诟)',其义为耻...
0296
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8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朴散’各本‘散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‘用為官長’,各本‘用’下有‘之則’字。”
0326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去’,羌吕反。”水海按:“羌吕反”同《广韵》“羌举切”,今音qù,上古為溪纽鱼部【k*ǐa】;故此“去”之义,当為:除,除去,去掉。《广韵·语韵》:“去,除也。”《集韵·...
0786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赵(孟頫)‘知’下有‘其’字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3_高亨

高亨云:“歙歙,犹汲汲也。歙读為潝。《说文》:‘潝,水疾流声。’是潝有疾义,而潝潝犹言汲汲矣。汲本字作彶,《说文》:‘彶,急行也。’河上作‘怵’者,疑忣字之讹。忣古急字也。(见《淮...
0336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介’字,甲本作‘摞’,其他各本,包括乙本,皆作‘介’。旧注,一说‘介’训小;一说训大。蒋锡昌说:‘《列子·杨朱篇》:无介然之虑者;《释文》:介,微也。顾本成疏:介然,微...
05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