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此則叹美四德之人,妙达违顺谦以自牧,不與物争,故天下群品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主’,‘主’字,一作‘君’。今从古本。吾言有所宗,吾事有所主。宗、主者何?道德是也。道本无知,一而行万,源止湛然,其用则虚静、柔和、慈俭、不争,而不求人知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4_高亨
高亨云:“‘飄’上,王本原有‘故’字,河上本无。今据删。按:无‘故’字,是也。盖后人误以‘希言自然’一句冠此章之首,因增‘故’字以联之,而不计其文意之不相关也。”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(唯帛书乙本“聖”省写或假作“取”)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并皆校改“(huái)”作“懷”,其他诸本皆作“懷”。马叙伦云:“按:‘懷’,当作‘裹’。《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道者,同於道’,司马、五注无‘道者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述此义曰:‘越王之霸也,不病宦;武王之王也,不病詈。故曰:聖人之不病也,以其不病,是以无病也。’据此文观之,则‘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’,当作‘以其不病,无...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古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无三‘樂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有“樂”字,严氏失校。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閘(简为闸)”是。马叙伦谓“狎”、“狭”并借为“柙”或“匣”,“柙”、“匣”均有闭距之义,其说虽是,但较迂曲。甲本径直作“閘”,“閘”即含有闭距之义(见《说文》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忠信之薄’,御注作‘之簿’,下‘不處其薄’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宗’,本亦作‘寂’。‘寞’,音莫。河上云:‘寥空无形也。’钟会作‘鹰’,云:‘空疏无质也。’”水海按:陆氏见王本作“宗兮寞兮”,同经训堂刊傅本和范本。张之象刊王弼本、...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刚决为勇,必果为敢,言强梁之人,无所畏忌,失於谦柔,决於果敢,犯上作乱者,則是殺身之道也,故云‘勇於敢則殺’。‘勇於不敢則活’者,人若遇事静慎,敛身知退,所决在於不敢...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居亓實,不居亓華”。乙本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,两“居”字,皆作“處(简作处)”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李息斋本、范应元...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吾不知其名,故强字之曰道,强為之名曰大’。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本上句无‘强’字。今从古本。‘吾’者,老子自称也。谓道无声形,安得有名,因以其万物由是而出,故强字之曰道,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8_高明
高明云:“甲本作‘彈而善謀’,乙本作‘單而善謀’,王本作‘繟然而善謀’,傅奕本作‘默然而善謀’,严遵本作‘坦然而善謀’,敦煌辛本作‘不言而善謀’。其中虽有词异谊同之通假字,但不排除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王侯’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‘貞’,陆希声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反”甚是。“反”,后来写作“返”,意即返回。《论语·子罕篇》:“吾自卫反鲁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、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佇乎吾将反。...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傅奕本作‘民常不畏死’,按下云‘若使民常畏死’,則此亦当有‘常’字矣。《容斋续笔》卷五、卷十两引皆有‘常’字。··‘而’皆作‘則’,‘奇’一作‘惡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6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用一以致清耳,非用清以清也。守一则清不失,用清则恐裂也。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。是以皆无用其功,恐丧其本也。”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‘王法地’,王本原作‘人法地’,寇才质本作‘王法地’。今据改。按:古本作‘王法地地’是也。上文云‘王亦大’,又云‘而王居其一焉’,此正承上文而言,则‘人’当作‘王’,明矣...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5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斵’,‘夫’,一作‘而’,一无‘謂’字,一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斵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王侯无以為貞,將恐蹙’,古本如此。河上公‘為貞’下有‘而貴高’三字。‘蹙’音厥,僵也。”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7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河上注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按《文选·东京赋》‘終日不離其輜重’,薛综注:‘輜重,車也。’李善注:‘张楫曰:輜重,有衣之車也。’言聖人終日如处衣...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或取之于民赋税太多,是夺民之食而使之飢也。然则上之库藏,民之怨府也。库藏之物,民之膏血也。何况酷吏非泛诛求,视天〔下〕之民反不如于猪狗。吏馀珍馔,民之糟糠,怨气冲...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甲本“基”作“至”,乙本作“坛”。因甲、乙本皆把“其”作“亓”,故“至”、“坛”皆为“基”字。基,《说文》云:“墙始也,从土其声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焦衣》云:“自堂徂基。”《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奈何’,古本作‘如之何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乘’,去声。”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’,按:首句广明、景福、王羲之、赵孟頫同此石。邢玄同敦煌辛本。···又按: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‘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,而中道夭于刑戮者,何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0_高延第
高延第云:“‘至譽无譽’,河上本作‘致数車无車’,王弼本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致數輿无輿’,各为曲说,与本文谊不相附。陆氏《释文》出‘譽’字,注‘毁譽也’,是原本作‘譽’。由‘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