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飂兮似无所止’,纂微‘飂’作‘漂’;司马作‘飄’;苏作‘寂若无所止’;曹、陈‘鹰’并作‘寂’;程作‘飂飂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夫樂人殺人者’,吕等无上‘人’字。‘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葛‘不’上有‘則’字。吕、林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引同此(指王弼本此两句)。《文子·符言篇》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損之而益’;一作‘故物或益之而損,或損之而益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曠若谷’,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衆人察察’,‘衆’字王本原作‘俗’,河上本作‘衆’。今据改。按:河上‘俗’字作‘衆’是也。本章皆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即其证。以前后文例之,‘人’下并当有‘皆’字。‘察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6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‘繟’字,道藏集注本作‘組’,或作‘墠’。按‘繟’、‘組’、‘墠’音近,同借为‘坦’。‘坦然’即坦白无私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6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勤’作‘懃’。”按:罗卷本作“勤”。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0_吴澄
吴澄云:“前章‘道之為物’,物谓德也。此章‘有物混成’,物谓道也。‘混’,‘渾’通。‘混成’,谓不分判而完全也。‘先天地生’,首章所谓‘天地之始’,四章所谓‘象帝之先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怕兮’,‘怕’,古本作‘魄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我魄未兆’。‘怕’,古‘泊’字,静也。‘兆’,如龟兆之坼,动之微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此章或以‘名’字断句,‘樸雖小’连读;或以‘樸’字断句,‘无名樸’连读,义均未安。王夫之《老子衍》读作‘道,常,无名。’以‘常’與‘道’并列为哲理范畴。蒋锡昌《校诂》则...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’,二句组织相似,而谊不相比。如‘寵’、‘辱’同為名词,而‘貴’则用為动词;‘驚’用為形容词,而‘身’则用為名词。‘寵辱若驚’,谓寵与辱皆若驚也。...
《老子》56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其光,同亓整”,前句损掩“和”字;后句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麈(简作尘)”假为“整”。乙本作“和亓光,同亓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“星”即读为“塵”,今简化为“尘”...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5_古棣
古棣云:“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’為止,显然一章未竟,可是接下去的却是:‘夫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載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泰,去奢。’这完全与上文不相干。高亨有見于此,说...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12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无事者,不劳民力,不贵难得之货,不纵可欲之情。私念所起谓之欲。樸者,心之浑厚。以无欲修之于己,即以无欲教之于民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神”假作“申”(上古二字皆为真部),损掩后句句末“也”字;乙本损掩后句句首“聖人亦”三字,并无后“人”字。帛书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、高明本皆校为“非其神...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7_卢文弨
卢文弨云:“‘服’,凌本作‘復’。王弼本作‘復’,《释文》‘復音服’。”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一“得”字,后句“賤”借作“淺”(上古二字皆为元部)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賤”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李约本、赵孟頫本无“不可得而贵”一句。严遵本...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二‘惚’字皆作‘忽’,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若’作‘如’。”水海按:林希逸本、苏辙本经文作“若”,而注文作“如”。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以順衆父”(甲本“仪”,同“父”)。“順(简作顺)”,循從,依從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“順,循也,循其理也。”《广韵·稕韵》:“順,从也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...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俞樾、刘师培、王先慎、朱谦之说是也。帛书乙本作“蚤服”,正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同,是知《老子》原本作“蚤服”。但“蚤”则是“早”之假。“夫唯(惟)···是以··”王弼等本作“...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损掩“故”字,据乙本校补,其他文字同此;乙本作“故大國者不□欲并畜人,小國不□欲入事人”,两处“邦”字作“國”,“兼”作“并”,“小國”后无“者”字,二“過”字损掩。...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11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河上、王弼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’。帛书乙本作‘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”无‘以此’二字。严、彭诸本亦无此二字,盖原文也,今据帛书删正。‘吾何以知其然也哉?’乃用反...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8_王卡
王卡云:“《意林》无句首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王侯’。景福本‘若’作‘而’。‘之’字景龙、御注、英伦、傅奕本均无,室町本有。”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‘熟知其極’,诸本‘熟’皆作‘孰’。此言众人不知禍福之所归也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云:‘利与害同门,禍与福同邻,非神圣莫之能分,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福所伏,孰知其極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赵‘凡’作‘故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王注:‘载,犹处也。’《楚辞·远游》:‘載營魄而登霞兮;’王注:‘抱我灵魂而上升也。’營魄曰处,义甚迂曲;若曰抱我灵魂,则与‘抱一’相突。二诂皆非。‘載’为‘哉’字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作‘純’是也。《易传·文言》:‘純粹精也;’崔觐注:‘不杂曰純。’景龙碑本‘純純’,室町本作‘沌沌’义同。《庄子·山木篇》‘純純常常,乃比於狂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、卷子成疏、磻溪无‘无’字。《晋书·裴楷传》:‘楷曰:損有餘以補不足,天之道也。’盖本此文,则裴本‘而’作‘以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