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奚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11_吴承仕

吴承仕云:“‘朘’与‘脽’近,《说文》‘脽,臀也,尻也。’‘朘’、‘脽’、‘’声近义同,皆以后竅之名移称前竅耳。夋声谆部,谆真旁转最近,故《老子》借‘全’为‘朘’。《宦者传论》:‘...
0286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应以无‘也’字为是。其韵例与《诗经·麟之趾》一样,‘言者不知’的‘知’,与上句‘知者不言’的‘知’谐韵,读起来在‘知者’处停顿,拉长声调,所以不应有‘也’字。··这两句话...
0536
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章弼注‘侯王若能守’,引此无‘之’字,当為古本,宜从之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‘侯王若能守’,亦无‘之’字。按:此言侯王若能守道无為,则民將自生自长也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0396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故能弊而不新成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作‘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’。六朝残卷作‘牝常以静勝其牡,以其静為下’。‘靖’,馆本、卷子成疏作‘彭’,各本作‘静’,下同。张之象‘牡’误作‘牝’。卷子成疏无‘以其...
0366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9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六朝残卷、卷子成疏、罗卷、易州、磻溪无‘也’字。此文(本章前三句)当在六十一章,详六十一章‘百谷’。成于三十二章‘犹川谷之与江海也’疏引作‘川谷’,是‘川谷’、‘江...
0336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病’,古本作‘病矣’。”
0516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9_严復

严復云:“道者同道,德者同德,失者同失,皆主客观之以同物相感者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李:‘間’去声,言道体混然,曾无間隙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0266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”,弗也(见《玉篇》和《经传释词》),《逸周书·大匡》云:“二三子不尚助不穀;”王引之谓下“不”字训为“弗”。又《公羊传·桓公十年》云:“其言‘弗遇’何?”注:“弗,不...
0396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毋”作“不”,“已”作“以”,无“居”字,谓“果而不得以”。其他诸本“毋”亦作“不”,亦无“居”字,谓“果而不得已”。
0536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聖人之在天下’,篡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之’字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33_05_校笺_09_古棣

古棣云:“王弼注是符合《老子》原意的。‘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’(九章),‘多藏必厚亡’(四十四章),故‘多藏’、‘金玉满堂’不为富;‘能守’、‘不亡’(即王弼说的‘不失’)才算富。可...
0286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(《甲本释文》校“袙”为“魄”帛书乙本同此二句(《乙本释文》和高明校“袙”为“魄”)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“袙”皆作“魄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想尔...
0266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10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埏’、‘挻’义通,不必改字。《说文》‘挻,长也;从手从延。’《字林》‘挻,柔也,今字作揉。’朱骏声曰:‘凡柔和之物,引之使长,搏之使短,可折可合,可方可圆谓之挻。’王...
0546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能’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能”。
0356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今通行本“冬”作“終”,帛书甲、乙本释文、许抗生校注本、沙少海全译本、高明校注本等本皆校作“終”。其实,“冬”是“終”的古字,“終”是“冬”的今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冬,四时尽...
0376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7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易泮’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‘破’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故’字、‘也’字,易州、罗卷及《书钞》三十、《治要》引无‘故’字。范、柰卷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成玄英疏引‘知’字同此,《书钞》三十、《治要》引作‘智’,下同。...
0516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赵‘民’作‘人’。下同。吕、赵无‘必’字。葛无‘其’字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21_04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芒兮芴兮,中有物兮’,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,别本作‘其中有物’。今從古本。谓以道為无则非无,以道為有则非有,故曰:芴兮芒兮,芒兮芴兮;然而万象由斯而见,万物由斯而出,故...
0476
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6_严可均

严可均曰:“御注、河上作‘跂者不立’。王弼作‘企者不立’。易州‘牵者’,各本作‘跨者’。按当是‘夅者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企者不久”句后,尚有“李者不行”句。
0766
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8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(蒋锡昌)这是只就此一句来读,未曾同前文贯穿起来。合上下语是说:‘若民恒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?’而民之為奇者竟不绝,此正反证‘民不畏死’,从而申述了‘奈何...
0356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5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求生者,反至於死;厚生者,反至輕生;则知生之不必貴也。虚静恬淡,寂寞无為,是不貴生也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本‘此謂要妙’,敦煌本、傅本与此石(景龙碑)同。又‘要妙’即幼妙,亦即幽妙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‘穷极幼眇’,师古曰:‘幼眇读曰要妙。’刘台拱曰:‘按幼,幽也;眇,微...
0456
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景龙碑、御注道德经幢等本,凡遇‘以’、‘之’、‘矣’、‘也’等助字多阙,疑欲强合《史记》五千言之数,特经删去,以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等所引多不尔也。”
0376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7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’,按四十八章所谓‘为道日损’也。‘知’,知道也,即上句之‘見天道’,非指知识;若夫知识,则‘其出愈遠’,固当如四十八章所谓‘为学日益’耳。景龙本‘...
05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