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亓厚,而不居亓泊”,乙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□□□居亓泊”。甲、乙本对照,乙本则缺“亓厚不”三字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甲、乙本中的“泊”,为“薄”之假借。亓...
0286
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文当无“周行而不殆”句,高明说诚是。不过,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人本就已有此句流传,可知汉人已增入本句矣。
0376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糞’下诸家并无‘車’字,惟《朱子语录》所说有之,而人莫知其所本。今按张衡《东京赋》云:‘卻走馬以糞車’,是用《老子》全句。则后汉之末,‘車’字未阙。魏王弼注,去衡未远,...
0546
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1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使夫知不敢為而已’句,乙本作‘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’,河上公本、通行本皆作‘使夫知者不敢為也,為无為’,与乙本异。今按:从上下文义看,应作‘使夫知不敢為而已’,意谓使得...
0546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深乎’,御注作‘淵似’,河上作‘淵乎似’,王弼作‘淵兮似’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作“有欲者”不误也,“欲”当為本字。帛书甲、乙本前经文亦有“有欲者”(见《道篇》)。况且帛书甲、乙本前文尚有“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”(见《道篇》),而通行本第一章亦有...
0486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“入軍”采取“勇于不敢”的态度,出于“不好战以杀”的本心,不与敌方搏斗,可以“不被甲兵”,当然“兵无所容其刃”。此解义通。又:“入軍”,即入于軍阵。“甲兵”:甲,指铠甲;兵...
0446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9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自遺(其)咎’,索洞玄本同各本有‘其’字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勤能行之,其志必获,故曰‘强行者有志’矣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7_李翘

李翘云:“‘明白四達,能无知乎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作‘明白四達,能无以知乎’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厭’,敦煌本作‘饜’。‘財’,敦煌本作‘资’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溥’,各本作‘普’,《说文》曰:‘普,日无光也;溥,沛也。’溥字是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‘溥天之下’,《释文》:‘溥,本作普。’《诗经·北山》:‘溥天之下’,《孟...
0726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寵辱’,简文云:‘寵,得也;辱,失也。’‘若驚’,顾云:‘若,而也。’‘貴’,重也,河上公:‘畏也。’‘大患若身’,河上云:‘空也。’”水海按:今譣诸河上公注文皆无“...
0396
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悦’,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脱’。按:‘悦’当作‘奪’,《说文》曰:‘奪,手持隹失之也。’”
0386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无名之”三字非衍文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等汉本皆如此,与帛书甲、乙本合,可证此三字為原本之文。蒋锡昌说是也。乙本“闐”,则為“鎮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真部,属叠韵通假)。“鎮...
0416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本‘一’下有‘一者’二字,《文选·头陀寺碑文》注引同。又,庆阳、磻溪二本作‘故復混而為一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醇醇’作‘蠢蠢’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复能以恩仁令物,而赖威权也。不能以正齐民,而以智治国,下知避之,其令不从,故曰‘侮之’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相去何若’,王弼或作‘若何’,非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世本省‘獨’字。今从古本。圣人之心浑然天理,终日如愚,谓我獨愚蒙人之心也哉。”
0456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窪’,坳下;‘盈’,满也。此喻说也。夫地之坳下,水必流满。人守谦,德便光大。能曲能枉,坳下也;則全则直,盈满也。故云‘窪則盈’。‘弊’,薄恶之謂也。曲枉窪等,皆自处...
0426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0276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主’,‘主’字,一作‘君’。今从古本。吾言有所宗,吾事有所主。宗、主者何?道德是也。道本无知,一而行万,源止湛然,其用则虚静、柔和、慈俭、不争,而不求人知...
0366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古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’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8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作‘彈而善謀’,乙本作‘單而善謀’,王本作‘繟然而善謀’,傅奕本作‘默然而善謀’,严遵本作‘坦然而善謀’,敦煌辛本作‘不言而善謀’。其中虽有词异谊同之通假字,但不排除...
0516
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王侯’,各本作‘侯王’。‘貞’,陆希声作‘正’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7_洪颐煊

洪颐煊云:“河上注:‘輜,静也。聖人終日行道,不離其静与重也。’按《文选·东京赋》‘終日不離其輜重’,薛综注:‘輜重,車也。’李善注:‘张楫曰:輜重,有衣之車也。’言聖人終日如处衣...
0506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甲本“基”作“至”,乙本作“坛”。因甲、乙本皆把“其”作“亓”,故“至”、“坛”皆为“基”字。基,《说文》云:“墙始也,从土其声。”《诗经·周颂·焦衣》云:“自堂徂基。”《...
0296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奈何’,古本作‘如之何’。‘奈’,如也。‘乘’,去声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轍’,李(畋):直列切,輪輾地为轍。”
04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