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柔之勝剛也,弱之勝强也',当为《老子》古本,帛书乙本涉前文而误'柔'为'水'(尹振环未订正,仍袭误'柔'为'水');严遵本不仅'夫水'二字讹误,语序也颠倒了,当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而王公以為稱’,清源‘公’下有‘自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知其榮,守其辱’一句在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之前,同今本语次颠倒。帛书甲本假‘日’為‘榮’,作‘知其日,守其辱’;乙本‘日’字误写成‘白’,作‘知其白,守其辱’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聖人言'绝句。社稷者,古者建邦立國,左社(土神)右稷(谷神)。社者,五土之神也;稷者,祈穀之所也。民以食為天,故有國必先社稷,而王者乃社稷之主也。受國之垢者,謂自行谦下...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亦我義教之者,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。’是荣本作‘人之所教,亦我義教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4_孙鑛
孙鑛云:“‘為天下式’等重句,一本无。”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責',求也。契之有左右者,取其符合而已。聖人執左契以合德,唯无私而已。初不欲过求於人也,又何用聚敛之徒哉?《音辩》云:'古者削木為契,右契所以責事為取契也,左契所以符合,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气无所不入,水无所不经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8_林龙江
林龙江云:“聖人直用此樸,以為官長已尔。官長者,天下乃百官之長也。而其所以長百官者,夫何為哉?亦惟抱樸而已矣。故曰我无爲而民自化。”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“非恒道也”四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道,可道,非常道”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亦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...
《老子》4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天”字损掩,据王弼本、傅奕本校补;帛书乙本只残留句末一“矣”字,余全损掩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敦煌己本、遂州本、楼正...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’字,阮籍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3_李约
李约云:“‘常有欲,以觀其傲`,‘儌’,边也。”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...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11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故物···’,真本、古本皆作‘凡物···’。”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至无‘噤’作‘呴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这些注释,都在说明“美”、“惡”的事端或概念,皆乃相因对待而生也。又,“美”与“丑”為对言(语言学上叫反义词),此处“惡”,当注释為“丑”,(同理,下“不善”当注释作“惡”...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大辯若訥’下,疑原文尚有‘大赢若絀’一句。久经传写,脱去四字耳。帛书乙本‘趮勝寒’前,尚存一‘絀’字,可证也。必有‘大赢若絀’一语,然后四句两两相对,顺理成章。按之文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2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‘挫’与‘隳’义不相反,俞氏据河上本作‘或載或隳’,谓‘王本挫,在字之误,在即載字’。其说是也。然有未尽者。按王作‘在’,河上作‘載’,皆‘栽’之假借字。‘在’字《州辅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10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福本作‘功成不居’。敦煌本作‘成功不處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却走馬以糞’,李‘却’与‘卻’同。朱文公‘糞’下有‘車’字,谓‘以走马载糞車也’。顷在江西见有所谓糞車者,方晓此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0_古棣
古棣云:“朱先生此说,如謂景龙碑确实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则是;如以此来改《老子》则非。据吾所见,传世各本以及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(帛书无‘者’字,以有‘者’字于义为长...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邓锜本‘夫唯弗居’句无。”又云:“强本严注:‘夫唯不敢宁居。’是严‘弗’作‘不’。‘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’,谓夫唯聖人不居人民之功,故其功永留世间而不去也。”
《老子》46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禍(简作祸)”作“旤”;乙本仅存一“禍”字,余皆损掩。其他诸本同此句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、《韩诗外传》卷九、《经典释文》引并同此。马叙伦云:“按吴此句在‘咎莫大’句下...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4_古棣
古棣云:“以傅奕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为长(二本皆作‘故善者果而已矣’)。此句与上文有逻辑上的因果联系,所以应有‘故’字;无‘矣’字语气不足,於诗的节奏求之,亦应有‘矣’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是以聖人之治’,古本‘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一无‘之治’。”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两句皆无‘可以’二字。陆希声作‘不出户,而知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胃□而不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字假作“胃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损掩“果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“是胃果而强”,“謂(简作谓)”...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据罗氏影印贞松堂藏《西陲秘籍丛残》校敦煌本,‘敢’下有‘不’字,罗《考异》中失校。强思齐引成玄英疏:‘前既舍有欲得无欲;复恐无欲之人,滞于空见,以无欲為道;而言不敢不為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3_严遵
严遵注云:“审内以知外,原小以知大,因我以然彼,明近以喻遠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