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

范应元注云:“大朴既散,人伪日生,又其次之君,道(导)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,虽畏之,而亦侮之也。苏曰:‘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也,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。’”
02513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善,人之寳;不善,人之所不保。’按:此文当以‘善’、‘不善’断句,道既含有萬物庇荫之义,则‘善’、‘不善’均在奥中。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,善为人之寳,故‘寳而持之’,持...
0409
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1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貴言’,所謂‘聖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’也。貴,重也。謂人君之言,猶豫迟疑,不肯轻易出口,恐致下之不信己也。河上本作‘猶’,与帛书乙本合,今从之。王弼本作‘悠’,则...
07811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正义引《老子》曰:‘雖有拱抱之璧,以先駟馬。’‘拱抱之璧’即王注所云‘拱抱寶璧’也。易顺鼎非之,谓‘拱璧’即‘珙璧’。今按:范本正作‘珙璧’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255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如此,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他本皆同帛书本。
0246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邦,甲本作‘邦’,乙本作‘國’。今从甲本。昏亂,甲本作‘亂’,乙本作‘亂’,疑即为‘悶’字,悶为‘閔’之借字。閔即借为‘潣’字。潣,浊也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昏亂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‘圖’作‘啚’,吕‘圖難’句作‘心不外物於其易’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,司马作‘以為文而未足’,程无‘此’字。”
02213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是以聖人由難之’,纂微、清源、程‘由’作‘猶’,五注无‘難’字。‘故終无難矣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无‘矣’字,叶作‘終以无難’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本残缺,乙本“私”字处也残剩半字。然将其残迹与第七章诸“私”字对照,亦可证乙本原作“少私”无疑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私”。刘师培说误。又,傅奕作“褒”,帛书本及通行本作...
0296

《老子》64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、乙本皆损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分别校为“其微也,易散也”和“其微也易散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本。李约本“其微”前有“故”字,作“故其微易散”。他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作“其微...
0425
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善’作‘美’。”
0517
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千里’,此言‘百仞’,且七尺曰仞。”水海按:可知成玄英本与帛书甲本同。
02912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衆人熙熙’,熙,许其反。‘若亨’,亨,普庚反,杀煮也;《简文》许庚反。河上公作‘嚮’。用也。‘牢’力刀反。”
02710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則无敗事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叶作‘則无事’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(遂州本)作‘我魄未兆’。开元、至元作‘我獨怕其未兆’。”
0548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朱谦之、张舜徽之说是也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能輔”。此句言“聖人”能够輔助萬物的自然发展,而不敢强作妄為。显然这是在宣传“无為”之道的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教人反本实者,欲以...
02611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,似无所歸’,此句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;严遵作‘若无所之’。今从古本。‘儽’,力追切,《说文》:‘垂貌;’《博雅》云:‘瘦貌。’”
0298

《老子》65_04_校笺_05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文子》引作‘德’,则‘福’字乃后人所改。”(转引自马叙伦《老子校诂》卷第四)
02811
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之心’,河上、王弼‘心’下有‘也哉’字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然後’二字,景龙本、敦煌庚本、敦煌壬本无。‘乃至’下敦煌庚本有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今河北省易县存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有“然後”二字。朱谦之、高明等人校释景龙碑...
02514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6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若昏者,收敛视听,有如不明之貌也。察察者,私智泛用,窥探细微之谓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聖人’二字。各本无‘之’字,‘弗’作‘不’,无‘也’字。”
02213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注文云:“寂然无朕,不見其止宿也。”按苏注文当作“寂兮若无所止”。然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寂若无所止”。
02912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9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’,傅奕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。此从河上。”
04112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河上注,训‘食’为用,亦有根据。《周易·象》下传:‘井泥不食。’虞注:‘食,用也。’《战国策·卫策》:‘始君之所行於世者,食高丽也。’高注:‘食,用也。’并其证也。母...
04211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安其俗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俗’并作‘居’。‘樂其業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黄‘業’并作‘俗’。”
0358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3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