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9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此幢存字无几,中惟‘喘者不文’句(按‘文’字为‘久’字之误),为今世所传版本及他石刻所无。易州‘李者’,‘李’,原刻偏右,疑是‘’字失刻左半。严作‘牵’,谓当是‘夅’,...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盛德若愚,昔贤通议。矜炫名器丑行(注谓‘矜炫行能’),则人所鄙薄,坐招嗤诮,自矜虽欲求益,胥怨,物不推長,故云自矜不長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今舍其慈,且勇;舍其儉,且廣;舍其後,且先;是谓入死门。’‘舍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(景龙碑本)‘或’下‘有’字,各本无。遂州本‘有’下无‘或’字。《广雅·释诂一》:‘或,有也。’知‘或’、‘有’古通,其中必有一字衍。疑此‘有’字乃‘醜’字一音之转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以戰則勝’,五注‘戰’作‘陳’,‘勝’作‘正’,邵‘勝’亦作‘正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弊’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两军对敌,而轻出于怒,必有轻用其锋,而致败者,此不善戰也。善戰者,不以力屈人,而能以德屈人,何尝用怒,而人自不能勝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不自見’句在‘不自是’句下。按:‘是’為‘题’省。《说文》:‘题,显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5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各本无‘曰’字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补。”
《老子》22_09_校笺_05_魏源
魏源云:“河上作‘夫惟不矜,故天下莫之争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公注云:“此言天下贤與不肖,无能與不争者争也。”是河上公本则作“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”。魏氏有误明矣。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輕敵幾喪’,纂微、司马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邵并‘敵’下有‘則’字,苏、叶、黄‘敵’下并有‘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12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誠全歸之’,謂為事业如有所受,受而委曲圆成之,全而歸之于授者。此义即功成身退,不為主、不自示、不自显、不自伐、无矜、不争,皆為之而无以為之道。”
《老子》70_02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’。”水海按:譣王弼注云:“惑于躁欲,故曰:‘莫之能知’也;迷于荣利,故曰:‘莫之能行’也。”是知王弼本当作“天下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十引‘驟’作‘暴’。”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蜀志·秦宓传》作‘知我者希,則我贵矣’。按:语云,物以希为贵,則‘貴’亦希也。故此貴非人貴,亦非自貴,乃他人无知之为貴也。此言普通人君莫知聖人,此圣人所以貴也。”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8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天地之道,本是自然,飄風驟雨者,虽是天地之為,发泄太甚,非自然之道。然聚散不常,气回力尽之时,未有不反於晴明者。天地尚且不能长久,人事之不自然者,岂能长久乎?”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矣”,盖《老子》原本如此。《吕氏春秋·别类篇》前二句作“知不知,上矣”,“尚”、“上”古通。可知《吕氏春秋》同帛书本,《老子》原本并无第...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(景龙)碑本作‘无以為’,是也。皆川愿《老子绎解》云:‘一作上德无為而无不為,下德為之而无以為,疑从褚本者。’褚本者,晋王右军书《道德经》,有褚遂良贞观十五年跋之本。由...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同於德□,道亦德之”,损掩“者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福本、林希逸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、焦竑本、释德清本...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0_奚侗
奚侗云:“‘狹’,即《说文》‘陝’字,隘也,隘有迫谊。‘厭’,《说文》‘笮也’。此言治天下者无狭迫人民之居处,使不得安舒;无厭笮人民之生活,使不得顺适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9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徒曰外彰文饰,未是情发于中,既非信实之厚,适足忠诚之薄,不惩淫勃之源,更资昏亂之首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《释文》出‘寞’字,又引河上云‘寥空无形’,是王本作‘寞’。”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此’字上有‘常知’二字,寇、赵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但有‘知’字,盖涉六十五章而衍。”
《老子》38_11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;又荣注:‘居其實不居其華’。是成、荣两本‘處’并作‘居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8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按:今验之帛书,王弼实近古本。惟后人每依《韩非子·解老》及《牟子·理惑论》所引,都有‘强字之曰道’句,且《庄子·则阳篇》郭注亦曰:‘而强字之曰道;’遂谓以理而推,‘大’...
《老子》73_05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恢恢’,陆:苦回切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白、柰卷及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、《晋书·裴楷传》(《金楼子·捷对篇》引楷语作‘侯王’)、《书抄》一四九、《文选·曲水诗序》注引并作‘王侯’。成疏曰:‘帝王公侯。’是...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06_吴承志
吴承志云:“据《说文·大部》:‘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’许氏所据古本‘王’作‘人’。证以下文‘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’,作‘人’是矣。‘人’古文作‘三’,是以读者或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