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2_04_校笺_12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自知者,蕴于中而不以知显于外,藏于己而不以知炫于人。虽潜德之光,亦有时而不容掩,然必自然之見,非自見也。自愛者,视身为重,而愈以谦退自处,保命为切,而愈以下人为心。虽道...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2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全作“亓”。又,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无“是以”,两“居”字,皆为“處(简作处)”字,无“而”字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本、...
《老子》25_03_校笺_08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根据现代的科学定律来理解老子所说‘獨立而不改···’的意义,这话是合乎科学定律的,是唯物主义的对世界的认识。因為混成之物(气)是‘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消散也不死不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8_方以智
方以智云:“‘繟然’与‘坦然’、‘啴然’互通。焦氏《老子翼》曰:‘繟音闡,王作坦,严作默,不如作繟为长。’知按王辅嗣注作‘坦然’者亦通。盖‘單’与‘亶’古通,犹‘嬗’之于‘禪’,‘...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中的“靈(简作灵)”、“谷”,帛书甲本分别作“需”和“浴”;乙本同甲本。按:《说文》云:“霝,雨零也,从雨,口口口象形。”又云:“靈,靈巫也,从巫,需声。”雨落为“霝”,巫人...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11_苏辙
苏辙云:“道本无名,圣人見万物之无不由也,故字之曰道。見万物之莫能加也,故强為之名曰大。然其实,则无得而称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苏、林、葛无‘常’字,各本‘如之何’作‘奈何’。”水海按:据道藏苏辙本经文及注文皆有“常”字。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顾本引《节解》曰:‘谓天地人神靈水泉萬物各共一以成,故曰:其致之也。’则《节解》作‘其致之也’,与敦煌戊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馆本、释德清本、大田晴轩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按王注:‘處人主之大也。’是王本‘居’作‘處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處’。顾本引节解云:‘而王處一,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...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一无下‘殺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无‘將’字。河上、王弼并作‘竭’,不知毕依何本。‘竭’,当作‘渴’。毕说是也。《说文》曰:‘渴,尽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根,本也。草木花叶之花叶輕,花叶禀根蒂而生,則根蒂躁,既重為本,故曰‘重為輕根’。夫重則静,輕則躁,躁則静輕者根,則静為躁者君矣。是知重有制輕之功,静有持躁之力,故权...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饑’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并作‘飢’。《广韵》:‘饑,居依切,穀不熟也。飢,居夷切,餓也。’恐合作‘飢’。‘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...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08_王卡
王卡云:“《意林》无句首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2_甲本释文
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環官’,通行本作‘榮觀’,范应元注‘觀一作館’。《说文》‘館,客舍’。《周礼·遗人》‘五十里有市,市有候館’,注:‘楼可以觀望也。’《文选·西京赋》注‘闤(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上有‘夫’字。‘是賢於貴生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苏、陈并无‘也’字,叶‘是’下有‘以’字,‘也’作‘夫’。”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9_宋徽宗
宋徽宗云:“賤者,貴之所恃以为固;下者,高之所自起。世之人睹其末,而圣人探其本,世之人见其成,而圣人察其微,故常得一也。孤、寡、不穀,名之賤者也,而侯王以為稱,知所本而已。侯王所以...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俞说近之。但余疑此文当作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。河上本‘臣’字,《韩非子》引同,可证古本如此,原不误也。‘民’作‘君’者,盖形近而讹。‘輕則失臣,躁則失民’者,言輕則其臣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御注、敦煌辛本均作‘生之’,敦煌庚本无‘也’字、‘枯’字。”水海按:御注本作“生也”,罗失校。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勤而行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1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《吕览·侈乐篇》:‘若冰之于炎日,反以自兵’,高诱注:‘兵,灾也。’‘木强則兵’,‘兵’字义亦当如是。木之摧折与自焚,皆可谓之兵也。王弼注‘兵强則不勝’云:‘物之所恶...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8_奚侗
奚侗云:“《建言》当是古载籍名。”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03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楗’,其偃反,距門也。”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9_严遵
严遵云:“夫弓人之为弓也,既杀既生,既翕既張,制以规矩,督以准绳。弦高急者,宽而缓之;弦弛下者,摄而上之;其有餘者,削而損之;其不足者,補而益之。”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15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圣人虚心若谷,涵盖天地,无所不容,无所不应,所以致虚极,而守上德不德也。圣人纯白素朴,性天全真,一尘不染,而能含垢若污,不与世知,所以‘知其白,守其黑’,而致天下之大白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人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10_清世祖
清世祖注:“此章言損上益下之道。天道恶盈而好谦,譬之張弓,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,故天道損有餘以補不足,使之均平而已。天道如此,何至於人而不然?……”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5_胡健
胡健云:“‘大器’,即二十九章所说的‘天下神器’。‘变化莫测谓之神’,‘神器’即指最神圣贵重的东西,例如‘鼎’。但在老子看来,只有‘道’才当‘大器’而无愧。道‘无为而无不为’,抱一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故善□,□□之師”,前语损掩“善”后“人”字,后语损掩“之”前“善人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;乙本同此两语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无“故”字,第二处“善人”前有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