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笺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云:“玄也者,取乎幽冥之所出也。”(《老子指略》)又注云:“玄者,冥默无有也,始、母之所出也。不可得而名,故不可言同名曰玄。而言同謂之玄者,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。不可得而謂之然...
03015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屈’,丘物反,伪也。”
0415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或强或羸’,按:《国语·周语》:‘此羸者阳也。’韦注:‘羸,弱也。’强、羸义正相反。”
037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易州、开元御注本无‘之’字,六句皆然。”
02711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若此,“静”义为“清水”(朱说),或谓“冷水”也。炅,即“熱(简作热)”的异体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《道经》‘或炅或吹’之‘炅’字,乙本亦作‘熱’。炅,从火,日声...
0546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太、去奢’,各本‘去奢’在‘去太’前。按‘去奢在后為是,‘奢’与‘墮’、‘羸’、‘吹’、‘隨’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如‘去太’在后则失韵。帛书甲本、乙本正...
04812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0296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6_吴澄

吴澄云:“郊者,二国相交之境。无道之世,寇敌日侵,郊外数战,戎馬不得归育於国廐,而生育於郊外也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1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其事好還’,‘還’,《释文》音旋;范应元注‘還,句缘切,经史旋、還通’;朱谦之说‘其事好還,謂兵凶戰危,反自为祸也’;陈鼓应则今译为‘用兵这件事一定会得到還报’。对‘好...
02812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7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凡世间一切所貴重者,皆為難得之貨。為上者若有貴爱之心,為下者必起贪得之妄。贪之不得,未有不為盗者也。”
03714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故知足之足’,司马无‘之足’二字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至元‘驕’作‘憍’。”
0975
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王本疑作‘常使民心无欲无惑’。按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‘不尚賢能,則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則民不為盗;不見可欲,則民心不亂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。’皆引此章也。”
0428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11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《老子》所云‘不出於户,以知天下;不窥於牖,以知天道。’非谓人君闭明塞聪。不越户牖而能自知天下之情也。要在善用众耳众目为我听为我视也。《管子·九守篇》云:‘目贵明,耳贵...
02712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不道’,古本、龙兴观碑次解本并作‘非道’。‘早已’,言不久也。”
0485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久不盈’,各本作‘或不盈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(并下句)是承接上文而作的结论。掌握着“道”的规律和运行法则的聖人,不出行就能推知(其他事物的情况),不望就能明晓(事物的道理)。韩非或谓“不行而知”义为“能并智”,...
04913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14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日本中井积德曰:‘佳字疑衍。’说与帛书本合。”(《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》)
03110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解其紛’,河上作‘芬’。按:‘芬’当作‘忿’,此句在四章,又见于第五十六章,旧钞河上本,彼章作‘忿’,此章作‘紛’。王本于彼章作‘分’,据其注,则‘分’者‘忿’之讹...
0537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敦煌、御注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、高翻均有‘之’字。罗卷脱第一‘損’字。”
02910

《老子》31_05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以帛书甲、乙本考之,通行本之“不祥之器”,則在下文“不得已而用之”之前,仅次序错乱,非為衍文也。《文子》是较早的解释《老子》的著作,《上仁篇》所引当為节引(约引)者也。上文...
0445

《老子》04_05_校笺_12_许永璋

许永璋云:“这就是‘道’的超形象、超感觉的最高存在。《老子》二十五章云:‘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’《庄子·大宗师篇》:‘夫道,有情有信,无为无形,可传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,自本自根...
0468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罗卷并无‘常’字。河上注曰:‘若似无心(依臧疏本)。’是河上亦无‘常’字。盖涉上章而衍。各本及《书钞》七、《类聚》二十引同此(指傅奕本)。”
0437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同御注,林(希逸)‘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今本王作‘屈’,与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同。《释文》出‘掘’字,知王本作‘掘’。”
032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信也”,损掩一“得”字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就校为此“得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德信也”,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认为“德”为“得”之借字,校作“德(得)信也”。高明连同...
0375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’,一作‘言以喪禮處之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0529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开元无上‘之’字及‘是謂’二字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渾心’,陆德明‘渾’,胡本切。篡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清源、黄并作‘渾其心’。”
04412

《老子》31_1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戰勝者,則以喪禮處之’,按:范同此。寇、二赵、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并有‘則’字。各本无‘者’、‘則’二字。赵写、磻溪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喪’作‘哀’。吴‘處’作‘主’。” ...
03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