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使民重死而不遠徙’,司马‘遠徙’作‘重復’,苏、叶无此一句。”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作‘谿’為是。《说文》:‘谿,··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:‘水出于山,入于川,曰谿。’‘谿’字从谷,与山谷有关。余曾目睹鲁南暴雨之后发山水的情状,从山上直泄而下...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‘衰’,各本作‘抱’。‘豪’,馆本、六朝残卷、范、彭、罗卷、柰卷同此。各本及《类聚》八八、《文选·励志诗》注、《刘先生夫人墓志》注引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我獨若昏’,陈(象古)作‘昏昏’。”水海按:古棣误谓“陈碧虚本作‘昏昏’”,而不此“陈”指“陈象古”者也。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6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一曰慈’,慈念苍生,拔苦与乐,此寳道也。‘二曰儉’,少欲知足,守分不贪,此经寶也。‘三曰不敢為天下先’,谦伪柔弱,先物后己,退身度入,此师寳也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几句,帛书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其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景福本“其在”作“於其”,“曰”作“日”,“粽”作“餘(简作馀)”,谓“於其道也,日餘食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赵‘君子’作‘聖人’。各本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9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知快出,案有大僞”,“快”为“慧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月部),“案”为“安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元部),《甲本释文》校“知”为“智”、校“快”为“慧”;乙本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,柰卷作‘王侯’,《群书治要》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、《晋书·裴楷传》、《书抄》一四九引并作‘貞’,严遵、河上、顾欢··《玉篇》‘一’字下引均作‘正’,遂州本作...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弼注曰:‘上承天命,下绥百姓。’成疏曰:‘上合天道,下化黎元’,是王、成‘人’皆作‘民’。成疏曰:‘天,自然也;式,法也;莫若,犹莫过也。言上合天道,下化黎元者,无过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親’、‘譽’谊近,故连言之。傅本重‘其次’二字,则将‘親’、‘譽’二字分为道德衰降之二个阶级,似非是。‘其次’,謂世道下降,次于上言者也。此謂其次之世,人君亟亟以...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‘為’,修除也。此一句释前‘易持’、‘易謀’两句也。所以易者,明欲心未起之时,修除杜绝,则欲恶不生,故云‘為之於未有’。‘治之於未亂’,此一句释上‘易...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言不辯,辯言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’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□□□□□□於人乎”,损掩“而弗能久,有兄”六字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而”作“上”,“弗”作“不”,“有”作“而”,“兄”作“况”,无“乎”...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...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5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塞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勤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河上注:‘万物歸往而不伤害,则国安家宁而致太平矣;’是河上以‘太平’释‘平太’,非所据之本作‘太平’也。按:六十六章‘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’,是此文‘不害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高翻诸本均有‘之’字。又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作‘用之不足既’,他王本‘足’亦作‘可’。遂州、傅、室町、《中都四子》亦作‘可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既...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
薛蕙云:“物盛则衰,有如上文之所云者,则柔能勝剛、弱能勝强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5_张默生
张默生云:“侯王若能守道,和道体一样的无為,则萬物將各顺其性以自生自息,即所谓‘自化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州无‘而’字。··《文子·微明篇》引‘我无事’句在‘我无為’句上。《盐铁论·周秦篇》引‘我’字作‘上’,譣弼注曰:‘上之所欲,民从之速也。’是汉魏以前本皆作‘上’也。...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脆’,陆‘脆’七岁切,李‘危也’,谓‘嗜欲未坚,如物危脆’。‘易泮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破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2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愚”假作“禺”(上古二字皆为疑纽侯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范应元本“我”下有“獨(简作独)”字,“也”后有“哉”字,作“我獨愚人之心也哉!”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1_校勘
二此句,帛书甲本“全”作“金”,“正”作“定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枉”假作“汪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阳部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引此二语,旧注:‘天地生萬物,聖人养百姓,岂有心于物,有私于人哉!一以观之,有同芻狗。’尚得其恉。”又云:“老子不诋訾聖人。此处云:‘聖人不仁’者,盖老子...
《老子》55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此谓含怀道德之厚者,无为、无知、寡欲、柔弱恬静,正与初生之婴儿心地纯洁、无知寡欲相似。奚侗云:“婴儿天理浑然,无分别智故,含德最厚。”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仅损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严遵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曰”作“云”,谓“聖人之言云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