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長’,上声,主也,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豪’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13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江河湖海至处低,所以能纳天下诸山川之小水,戒為君子為国家者,能容而且纳,大事成矣。若不处卑而处高,物极则反,高者低,低者高,理势之必然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
徐仁甫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按:‘處前’当作‘居前’。‘居’、‘處’本同义词。二章‘功成而弗居’,七十七章‘功成而不處’。可证《老子》书中‘居’、‘處’可以...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仍无敵,執无兵’,古本作‘執无兵,仍无敵’。王弼作‘扔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6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韩非作‘民之生生而動,動皆之死地,之十有三’。傅本‘之’作‘亦’,余尽与此合。今《德经》作‘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’,非也。按上文云‘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動’,又云‘皆为死...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爵”,严遵本、傅奕本、敦煌己本等皆作“爵”,正与帛书乙本相合。“莫之爵”,“莫”,否定性无定代词,译为“没有谁”。“之”,代“道德”,作前置宾语。“爵”,...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‘燿’作‘嬥’。‘燿’,俗作‘耀’。”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本章言不傷人,以鬼神为客,以聖人为主。弼注以‘神’、‘聖’对举并称,一若不分轻重,此非老子之本义也。‘其神不傷人’上有‘非其’二字,正所以表明其本意重在下句之聖人也。陶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此“其”(qí),时间副词,相当於“将”。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云:“其,犹将也。”《尚书·微子》“今殷其沦丧”,孔传:“言殷将没亡。”《管子·小匡篇》“政事其不治”,敦沫若集...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若民恒是死,則而為者”,前句“使民”作“若民”,无“且”字,“是”為“畏”的误写,或“恒是”下捝一“畏”字;后句“而”前衍一“則”字,无“畸”字。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彊’,罗卷同,各本作‘强’,借字。”又云:“按‘彊梁’,叠韵连绵语。”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大’上有‘故’字,‘無’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觀其復’,王弼本无‘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81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天之道’,五注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1_肖天石
肖天石云:“飄風驟雨,乃天地暴怒不平之气,阴阳不燮所使然,沛然而来,悠然而去,以其变而非常也;凡变而非常者不能久,故‘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’。”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则云:“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辙辈读此,皆以‘有’字、‘无’字为逗,不知‘有名’、‘无名’为老子特有名词,不容分析。三十二章:‘道常无名,···始制有名;’三十七章:‘吾将镇之以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均作‘泰’,诸河、王本作‘太’,道藏王本作‘大’。泰、太古通。依旧说:安,静也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安,晏也’;晏晏然和樂无动惧也。平者安之至...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8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今,甲、乙本同作‘今’,其他诸本皆作‘古’。今按:从老子的整个思想看,今‘道’与古‘道’一也。‘道’是永远不变的,所以古今虽异,其‘道’则一。疑后人不知此义而改‘今’為...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馆本‘莫’作‘能’,范、河上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功成而不执,事遂而无为,百姓日用而不知,謂我自然而成遂,则‘太上下知有之’之謂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6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两‘有’字句,各本均增‘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視(简作视)”,《甲本释文》、《乙本释文》皆校為“示”。“視(简作视)”通“示”(上古二字皆為脂部),显示,表示,引申為标榜。详见上章节校笺。高明校為“是”,不妥。“章”...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6_薛蕙
薛蕙云:“世之人不知贵己贱物之道,而危身弃生以徇物。老子闵而教之曰:名之與身,何者其親乎?何为外身而内名也?身之于貨,何者其重乎?何为贱身而贵貨也?或得名貨而亡身,或得身而亡名貨,...
《老子》46_05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憯’,臧疏、罗卷作‘甚’。成疏曰:‘其为咎责莫甚於斯。’是成亦作‘甚’。‘甚’借为‘憯’,声同侵类。《说文》‘糂’重文作‘糣’,是其例证。各本并作大。”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不足以取天下’,古本作‘又不足以取天下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:‘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’,‘全’字之义未详,王注曰‘作,长也,无物以损其身,故能全长也’;说殊未安。河上公本‘全’作‘峻’,而其注曰:‘赤子未知男女之合会,而陰作怒者,...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不善坐而進此’,乙本作‘不若坐而進此’,通行本作‘不如坐進此道’。甲本‘不善’两字义不可解,乙本与其他诸本义同。”
《老子》70_06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孔子家语·三恕篇》:‘子路问于孔子曰:有人于此,被褐而懷玉,何如?孔子曰:国无道,隐之可也;国有道,則裒冕而执玉。’语亦出此。”
《老子》39_13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‘自謂’当作‘自稱’。四十二章云:‘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’则此亦必作‘稱’也,《淮南子》高注正作‘稱’。《文选·邶希范与陈伯之书》注引此作‘王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