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民常不畏死,如之何其以死惧之’,古本。谓民之争利犯法而常不畏死者,由上之人有为多欲而然也。在上者只当清静无欲而使之自化,如之何更以死罪惧之?”
《老子》77_07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此句非言“天道”,而言“天下(人事)”,故作“唯有道者乎”(感叹句),或作“唯有道者”(陈述句);作“其惟有道者乎”,衍一“其”字;作“其唯道乎”,与老恉不合;作“其惟道者...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作‘谿’為是。《说文》:‘谿,··从谷,奚声。’《尔雅·释水》李注:‘水出于山,入于川,曰谿。’‘谿’字从谷,与山谷有关。余曾目睹鲁南暴雨之后发山水的情状,从山上直泄而下...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武内敦乙本与罗卷本均作‘盗誇’。····按作‘盗李’是也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作,与(景龙)碑本合。御注、赵孟頫本同此(景龙碑)。范本作牵,疑与牵字通。牵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几句,帛书甲本无“也”字;乙本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为“其”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。景福本“其在”作“於其”,“曰”作“日”,“粽”作“餘(简作馀)”,谓“於其道也,日餘食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9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長’,张丈反。‘亭之’,如字别也。‘毒之’,‘毒’徒笃反,今作‘熟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6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見(简作见)”(xiàn),是“現(简作现)”的古字。详見上章节校笺文。“自見”,自我荐达之义。全句义谓:不自我推荐,所以能被了解。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8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此两者’,谓敢与不敢也。‘或利或害’,活身为利,殺身为害。”
《老子》31_10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、吕(知常)、苏、葛、赵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親’、‘譽’谊近,故连言之。傅本重‘其次’二字,则将‘親’、‘譽’二字分为道德衰降之二个阶级,似非是。‘其次’,謂世道下降,次于上言者也。此謂其次之世,人君亟亟以...
《老子》64_05_校笺_06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為之於未有’,‘為’,修除也。此一句释前‘易持’、‘易謀’两句也。所以易者,明欲心未起之时,修除杜绝,则欲恶不生,故云‘為之於未有’。‘治之於未亂’,此一句释上‘易...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10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人君不重則不尊,治身不重則失神,草木之花叶輕故零落,根重故长存也。人君不静則失威,治身不静則身危。龙静故能变化,虎躁故夭亏也。”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全部损掩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...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赵‘芻’作‘爹’。”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夫物各有所,‘飞龙乘云,腾蛇游雾,云罢雾霁,而龙蛇与蚓蚁同矣。’(《韩非子·难势》引《慎子》)此言失其所也。不失其所者如《周易·艮彖》云:‘艮,止也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...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河上注:‘万物歸往而不伤害,则国安家宁而致太平矣;’是河上以‘太平’释‘平太’,非所据之本作‘太平’也。按:六十六章‘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’,是此文‘不害...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高翻诸本均有‘之’字。又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作‘用之不足既’,他王本‘足’亦作‘可’。遂州、傅、室町、《中都四子》亦作‘可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既...
《老子》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明太祖《御注道德真经》本无‘是謂寵辱若驚’句。”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20_薛蕙
薛蕙云:“物盛则衰,有如上文之所云者,则柔能勝剛、弱能勝强明矣。”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其脆’,陆‘脆’七岁切,李‘危也’,谓‘嗜欲未坚,如物危脆’。‘易泮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作‘破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餘食贅行’,‘贅’专税反,疣赘也。简文云:‘之睿反。’河上云:‘贅,贪也。’‘行’下孟反,河上注同。”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作“煞”则为“殺(今简为杀)”之异体(《广韵·黠韵》“煞”同“殺”),《老子》原本則作“殺”。此两句言勇於敢有为者,則遭殺身之祸矣;勇於不敢有为者,則活其身矣。大凡勇於敢者...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善行’,‘行’下孟反。‘无徹’,梁(简文)云:‘应車边。今作彳边者,古字少也。’‘跡’,河上作‘迹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07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据罗氏影印贞松堂藏《西陲秘籍丛残》校敦煌本,‘敢’下有‘不’字,罗《考异》中失校。强思齐引成玄英疏:‘前既舍有欲得无欲;复恐无欲之人,滞于空见,以无欲為道;而言不敢不為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引此二语,旧注:‘天地生萬物,聖人养百姓,岂有心于物,有私于人哉!一以观之,有同芻狗。’尚得其恉。”又云:“老子不诋訾聖人。此处云:‘聖人不仁’者,盖老子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:“王本‘儽儽兮’,旧钞河上本作‘儡儡兮’,景龙碑作‘乘乘兮’。按:儽、儡声相同。据《说文》‘儽儽,垂貌’;与‘乘乘’音义不近。疑‘乘乘’是‘垂垂’之讹。果然,则河上本作‘...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御注本“且先”误作“先且”,谓“捨其後,先且”。林志坚本“先”下有“者”字,作“捨後且先者”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之應’,一作‘知應’。‘應’者,‘應对’之‘應’。‘攘’,音禳,揎袖出臂曰攘。‘扔’字,王弼与古本同。《音辩》云:‘引也,就也,推也。音认,又音仍。’《玉篇》:‘扔’...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德者,同於德’,古本作‘從事於德者,德者同於德’。”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。”焦氏说有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