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,于月反。”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及荣注于此均无注语,是成、荣无此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80_06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鷄犬之聲相聞’,‘聲’一作‘音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夫谦者德之柄,让者礼之文,苟失斯道,无从而可,况自专固伐取,欲以求功,不让则争,功斯滥矣。故云‘自伐者无功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乙本“拾”假作“擒”(上古二字皆入缉部,为叠韵通假)。今从甲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嘉靖刊河上公本、景福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虞世南本、(唐)李荣本、《意林》本、林...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12_奚侗
奚侗云:'《尚书·汤诰》:'万方有罪,在予一人。予一人有罪,无以尔万方。'《庄子·则阳篇》:'古之君人者,以得為在民,以失為在己;以正為在民,以枉為在己。'此皆所謂'受國之垢'与'不祥'也...
《老子》01_03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引作‘无名者,萬物之始也’。王弼注曰:‘凡有皆始于无,故未形无名之时,则为萬物之始;及其有形有名之时,则长之、育之、亭之、毒之,为其母也。’是王本...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非也。严遵《道德指归》之文,就是据所见《老子》本的原文所作的注解性文字,从中是可以窥见《老子》原文之貌的。从严遵注解性文字看来,严氏所见《老子》本文作“挈”而不作“介...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4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用智慧者,将立法也。法出而奸生,则有大僞矣。”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4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严举御注‘之’字‘益’字,失校御注‘是’上‘吾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‘道’,河上公、王弼和‘士’。”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5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或云‘與兮’,或以下六句、三句无‘兮’字者,非也。”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景福本作‘敦兮其若樸’。按:‘敦兮’,淳厚貌。‘樸’,《说文》:‘木素也。’木素者,木已锯為料,而猶未雕饰成器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6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大朴既散,人伪日生,又其次之君,道(导)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,虽畏之,而亦侮之也。苏曰:‘以政齐民,民非不畏也,然力之所不及,则侮之矣。’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如此,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他本皆同帛书本。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2_王弼
王弼注云:“不能以无为居事,不言为教,立善行使,使下得親而譽之也。”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''柔之勝剛,弱之勝强'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并上有'故'字,无二'之'字;陈、叶无二'之'字。'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挫’,子卧反。‘鋭’,悦岁反。‘解其紛’,‘紛’,拂云反,河上云‘芬’。”水海按:顾本河上公注云:“‘忿’,结恨也。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。”河上公注则作“忿”,与陆氏所...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瘕讁’,御注、河上作‘瑕讁’,王弼作‘瑕謫’。”水海按:王弼本经文作“讁”,注文“无瑕讁可得其門”,当亦作“讁”。但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出“謫”字,可知唐代时陆氏所见王...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
高亨云:“按:‘貴’,疑当作‘貞’。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‘貞’读为正,长也,君也。贵此道者为天下君长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作‘我獨異於人,而貴求食於母’)。”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其細’,御注、王弼作‘其細也夫’,高翻作‘其纱也夫’,河上‘其細’绝,以‘夫’字属下句。”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也,是以難治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并无‘也’字,五注无此十五字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满堂’,‘堂’,本或作‘室’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前句,后句同此。景龙本无此二句。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白文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司马光本、...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不可以示人’,陈无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4_03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御注‘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